当前位置:

搞好并村前三清一审 防止村集体三资流失

编辑:李宗凯 2016-03-21 09:19:14
—分享—

  根据省市的要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我县将对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进行并村改革。如何做好清产核资,防止并村前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流失,维护正常的并村工作秩序,保证并村后村级财务顺利交接和运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确保并村工作顺利完成,笔者认为成立专门的账务清查组,对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的清查和审计,是并村工作必走的工作程序,并将发挥服务性、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三清一审”具体包括:清查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票据合同,审计村两委成员的任期履责情况。

  一是清资产负债,确保账实相符。一要清查资产。对合并前村级集体所有的“三资”进行全面盘点,彻底清查,逐一核实,摸清资产、资源、资金的存量、种类和分布。对有账无物、有物无帐的,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妥善处理;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依据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作出权属界定。二要清查负债。对合并前村集体承担的债务进行全面的清查,采取先由村委自查自报,然后由工作组分别同债权、债务人进行逐笔核实和确认,最后将确认的负债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要登记产权。在核实资产总量和界定产权的基础上,进行产权登记,并建立集体资产台帐。包括资源性资产登记台帐、固定资产明细台帐等,据实反映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种类以及经营使用情况,以做到账实相符。四要清查现金存款。对现金、银行存款开展盘点核实,核对账是否相符,检查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集体资产的情况。对于村组干部发生的个人暂借款项、白条要进行全面清理,力争并村前收回集体资金。

  二是清收入支出,摸清真实家底。一要清查合并村是否将所有财务收支纳入乡镇农经站统一核算和“村财乡管”;各项开支是否严格执行民主程序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二要清查村组向各级各部门争取的涉农专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的入账和管理使用情况;三要清查有重点建设项目的村收到各级部门补偿的资金收入是否真实全面反映,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公开透明;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报账必须携带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相关材料,随同票据一同入账,要做到当月入账,不符合要求的要拒收、拒支。查村组财务收支是否履行民主程序,村组干部报酬除规定标准外,是否多发、滥发,多发部分是否经村民民主评议并报相关部门批准;查专项资金如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及其它支助村级专项资金等,是否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是否出现截留、挤占、挪用、抵扣等现象;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招标,是否签订规范有效的书面合同,项目完工是否及时核算入账。

  三是清票据合同,防止收入流失。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规范化”和“三务公开标准化”的要求,将资产清查、合同清理、产权登记等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要细化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将村财收支、集体资产出让、承包等信息全部纳入村务公开内容,特别是并村前必须公开。二要清理合同。合并前要对历年来以村两委的名义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登记,查清合同承包期、承包金、合同履行等情况,在清理规范合同的基础上,建立合同管理档案。二要积极发挥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的作用,对“三资”的管理、使用、公开等情况进行评定和监督,让村干部不敢隐瞒或弄虚作假公开。在合同签订或终止时,应及时、准确登记台账,定期进行资产资源盘点,

  四是审经济责任,确保财务公开。并村前,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要对合并对象村的书记、村主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村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服务的重要措施,做好村合并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专项审计工作,有利于维护正常的选举秩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维护村干部良好形象。一是审计的内容要全。要包括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其中热点问题主要为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公开等群众十分关心的内容。二是审计的方式要活。可采取集中审计和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一般情况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在村财乡代理中心收齐各村会计资料,集中在被审乡镇政府实施审计;对个别情况复杂、账目混乱的村,审计人员进村实行就地审计。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