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村改革旨在利民强村,既巩固了基层政权,又壮大了农村产业,让农村得到更好发展,让村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
规模并大。通过并村改革,减少行政村数量,扩大行政村规模,优化行政村布局。合并后的新村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加大了村级硬件建设。选择群众办事方便、人口相对集中、半径距离相对中心、现有村级活动场所可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新村办公场地,同时选址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认可,新的村部除了传统的功能还将要加入生产资料的便民超市服务,银信金融的便民服务,电商的交易平台,卫生室,群众活动场所。通过集中的布局扩大了村民服务的覆盖范围,使得村民利益更优厚,村民办事更便捷。通过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措施践行了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转变。
班子并优。并村改革后,领导班子趋于精简化,班子成员进一步优化,适度减少村干部人数,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撤并期间,坚守“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主线,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决定权和发展权。在村干部推选中坚持评绩的同时,将村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作为推选村干部的重要依据,推选了一大批能力与德行合一的优秀村干部,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推选的村干部通过乡镇党委和组织部门严格把关,确保能驾驭得了新村的日常工作,能得到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群众公认度高、满意度高,保证了并村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新村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实力并强。撤并期间,认真清产核资,确保账目清晰。原村的集体资产及债权债务遵循“先冻结,后清理,再审计”的原则稳步推进,并按照“界定权属、分清类别、分类处置、利益不变”的方法进行处理,既不影响群众既得利益,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撤并期间,不准变卖、转让村级集体资产,不准改变村级集体资产现状。使得村财村债得到规范化管理,确保了村级集体资产平稳过渡。并村后,土地流转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规模种植产业化发展,使得村级资源利用率提高,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和村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整合了村级的自身资源,促进村级产业的优化升级,在新村级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自身实力,有利于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便于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机制并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并村之后制度建设是根本。并村不是将几个村简单的合并在一起,不是为了减少政府行政开支,而是要建设秀美乡村,打造宜居家园。推行依法并村、发展并村、人文并村、稳妥并村是因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并村改革中注重长远规划、注重产业发展,结合村级实际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健全完善相应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升级,保持机制的活力。真正建立起“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县域治理机制,并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以健全的机制推动并村改革,通过并村改革实现农村集体收入门路拓宽,农民收入增加,并大并强我县农村,并出新活力、新面貌、新风气,不断推动祁东农村经济发展全面上一个台阶。
面貌并新。通过并村,整合了资源,扩大了产业规模、促进了经济发展,拓宽了村干部选拔渠道,降低了村级管理成本,提高了农村综合治理水平,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扩大绿化面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进一步契合了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潮流,全面深化并村改革,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发展了群众的利益,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迸发的闸门,让这如喷薄的洪流奔向既定的河道。
编辑:李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