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邹仪 通讯员 李先志
蓝山县荆竹瑶族乡友爱村,因地处湘江源头和一场村民自编自导的“村晚”,突然“火”了。2014年12月30日的“村晚”,吸引了县内外3000余名观众。光是在村里吃晚饭的观众就有106桌,小村的山坳里到处停满了小轿车……
这个300多人的瑶族小山村,竟走出30来个艺术“名人”,让到访者惊讶不已。
村民的歌声是那么悠扬,村民的舞蹈是那么轻盈,友爱村被人们赞誉为瑶山深处的“艺术村”。
小小山村星光璀璨
说邓忠云可能没多少人知晓,但要是说“玉玲珑”组合,知道的人会很多。邓忠云就是“玉玲珑”组合中的男主角,他的妻子黄勇是女主角。
邓忠云是友爱村走出去的一位瑶族小伙,早年他和“瑜伽仙女”周彦伶,一同被友爱村走出去的第一个艺术人才——如今的蓝山县文化馆馆长周连旺相中,被送入艺校学习深造。2002年,邓忠云和妻子黄勇进修舞蹈创编专业后,组成“玉玲珑”组合,于2007年在长沙创办“玉玲珑”舞蹈俱乐部,不仅培养出不少优秀的舞蹈老师与舞蹈艺员,而且还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大卫视巡演。2008年,他们自创空中技巧舞蹈《魔方》深受全国观众及各大卫视喜爱,接连斩获殊荣: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前十强、央视CCTV-3《星光大道》周赛季军及央视CCTV-3《黄金100秒》冠军。
在2014年2月16日晚的央视1套“出彩中国人”栏目上,邓忠云、黄勇凭着自己独创的“空中技巧舞蹈”,征服了著名影星李连杰等评委和全国亿万观众,得以成功“出彩”。这次晚会上,他们不仅为父老乡亲献上了精彩的“空中芭蕾”表演,还原创了一首《情定湘江源》的歌曲,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一同从友爱村走出去的周彦伶在艺校毕业后,不仅多次参加一些卫视的合作演出,还担任了多个广告的主角,并涉足了影视行业。如今,正在留美专研瑜伽舞蹈艺术。
素有“编舞达人”之称的李青,也是友爱村人。2007年,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之后,她先后在北京、海南、深圳、长沙进修专业舞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体育舞蹈省级教师、省级裁判资格,拥有中国舞蹈家协会注册教师、肚皮舞专业教师等资格证书,并多次荣获湖南省优秀辅导教师奖。她所编排的舞蹈及培训出来的学员,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盘海玉、盘海兰是出生在友爱村的一对姐妹花。盘海玉,是体育舞蹈国际级教师及裁判,教学12年培养出来的学员在全国、省、市的舞蹈大赛中获得大小奖项200多次。盘海兰,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表演专业毕业后,在艺术行业也小有成就。
长得有点像中东人的盘海兵,也是地道的友爱村人。毕业于湖南省体院的他,历任海之韵舞蹈培训中心拉丁舞总教练、蓝海消防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蓝海文化艺术学校体育舞蹈总教练,现为湖南省体育舞蹈协会会员、拉丁舞国家级教师、裁判。2013年3月,盘海兵也加入了盘海英发起的“湖南蓝山支教助学翼计划”公益助学系列活动:关注农村学生艺术培养和农村留守儿童、特岗教师心灵成长等。这次晚会上,盘海兵与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给乡亲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表演。
瑶族文化育人材
一个小山村为何会出这么多艺术人才呢?村支书周连友说,这跟我们瑶山人天生爱唱爱跳有关。
友爱村人善歌,每逢过年过节、农闲或办喜事时,村民都会围坐在一起举行“歌堂”对唱。瑶歌题材内容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劳动生产以及爱情生活等无所不包。
采访当中,邓满竹老人(邓忠云的奶奶)即兴开唱:日头过岭又过岭/日头过天又过天/直见后生年年老/不见老人转后生……她说,这是表示岁月不饶人,人总是一天天老去,所以要珍惜年轻时的美好生活。
唱到表示爱情的瑶歌时,今年70岁的邓三姣老人接过了唱腔:隔河看见人撑伞/伞顶珍珠12行似珍珠女似伞/珍珠伞底好成双……
周连旺对瑶族艺术文化如数家珍。他说,瑶歌的曲调多样,全国瑶歌不下20种。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呐法歌”、“香哩歌”、“蝴蝶歌”和“酒歌”等。瑶歌,有单声部、二声部和多声部之分。瑶族的吹奏乐,主要有“唢呐”和“啦利”两种。唢呐的曲调多达20多种。瑶族的打击乐以“长鼓”、“铜鼓”和“陶鼓”为最流行。瑶族击鼓与舞蹈有关,即鼓之舞之。仅是长鼓舞的动作,就达36套之多。瑶族民间古籍珍藏甚多。如《评皇卷牒》(又名《过山榜》)、《盘王歌》、《族谱》、《歌堂书》、《大章歌》等。
周连旺眉飞色舞,谈起了自己的从艺经历:“我是在家乡的歌声中‘泡’大的,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位老师相中,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是1971年,他14岁,长得俊俏,能唱会跳。当时下放到蓝山文化馆的省湘剧院的阎兴老师一眼就相中了他,把他作为重点苗子培养。
很快,周连旺便成了蓝山艺术界的“名角”,精通京剧、祁剧、花鼓戏等诸多地方戏种。在1980年地区举办的第一届潇湘艺术节中,他崭露头角,获得个人演员奖。尔后几年,他又在省市演出中获奖数10次。
一代一代快乐传承
周连旺走出友爱村后,每每登台亮相,都让家乡的人倍感骄傲和自豪。于是,周连旺便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从小酷爱舞蹈的“舞蹈精灵”盘海英,就是在这种氛围熏陶下长大的。她从小体弱多病,家境贫穷,每次看到村里的人跳长鼓舞、唱瑶歌,听村里的人聊周连旺从艺登台演出的故事,她眼里总充满了神往。
见女儿如此喜欢音乐,盘海英的妈妈花了“大价钱”托人在城里为盘海英买回了一台录音机和几盒磁带。那时候,是盘海英最快乐的日子。她经常召集村里的小伙伴们到自家的晒谷坪听音乐,还自创一些歌舞教给大家。从那时起,盘海英便立下了要做一名舞蹈老师的志向。
初中毕业后,盘海英考上了零陵师范艺术系。在师范几年,她受到了专业艺术的熏陶,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人才,并频频在各种演出中登台亮相。
2003年,盘海英带着童年的梦想,放弃稳定的工作,向朋友借了3000元接手一个只有几个孩子的艺术培训学校。经过几年的打拼,学校已发展成拥有4个分校,占地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的蓝海艺术学校。从创办湖南省内外多家优秀特长教学基地、培训基地、考级基地和多家重点中学艺术特长生直招基地,到担任湖南省青年联谊会常委、国际级裁判、体育舞蹈WDC国家级教师,再到远东国际标准舞职业教师协会LM国际级评审,盘海英只用了10余年时间。
事业有成的盘海英,没有忘记自己回报家乡的初衷。2013年暑假,盘海英从家乡接来36名喜欢艺术的孩子,在自己的学校包吃包住免费培训,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学有所成的孩子们,自编自导了一台情景舞蹈《山里娃的梦》,不仅在2014年的永州春晚、蓝山春晚,以及“欢乐潇湘·和美永州”、 “湘源瑶情,小村有爱——2015年友爱村村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成功演出,还感动了成千上万的热心观众,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为山里的孩子们捐款达10余万元。爱心人士雷沅传表示,山里娃厚道、朴实、执著,用舞蹈、朗诵的形式讲述自己追梦的故事,其永不放弃的追梦精神令人感动。
一次次成功演出,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充满激情的孩子们回到村里和学校后,还担任起了小老师,带领村里和周边村子爱好艺术的孩子们练习歌舞。
盘海英还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鼓舞的传承纳入了自己教学的计划,准备用1至3年时间培训一批“长鼓舞传播小天使”,让长鼓舞“响”彻大地,“舞”动潇湘。
这次晚会,盘海英早早地回到家乡采风,创作出了歌伴舞《天地蓝》,表达对家乡的爱恋:海退了化成山峦,山峦间升起炊烟/炊烟下是我的家乡,瑶家人幸福的家乡……一转眼,过了多少年,一瞬间又回到从前/啊,天地蓝,爱在人间,湘江源我的家园。
歌声仿如天籁,陶醉了观众,陶醉了瑶山……
古老文化的熏陶,和现代艺术的碰撞与结合,一代影响一代,成功者不断的反哺家乡,让瑶山深处“艺术村”优雅前行。
■链接
湘江源头 盘王后裔
友爱村地灵人杰
友爱村人虽少,姓却杂,共有赵、彭、周、盘、李、蒋、卢、邓、刘、黄等20余姓。一位老村干部介绍说,“我们村虽是在瑶山里,但区位优势比较好,既是荆竹、紫良、大桥3个瑶族乡交界之地,又是进荆竹瑶乡的第一个村。交通较为便利,离县城和大桥瑶族乡集市近,几百年来,住在深山老林的瑶民纷纷搬到了我们村来居住。”
“我们村姓多又杂,但村民十分和睦友爱。”村支书周连友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村不分姓氏,大家都是亲戚,都会互相走动。不管谁家的红白喜事,或者谁家建房、炼山,以及山林失火,村民都一齐上阵。年老干不动活的,主动请缨帮年轻的照看小孩,让他们安心做事。”
湘江源头处处是景
从友爱村向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进发,走入大山腹地,只见青松、杂木、水杉高耸挺拔,绿荫蔽日。一块酷似香炉的巨石突兀眼前。那高峰顶上一端的巨石两头向空凸起,中间下凹,酷像香炉。而另一端的巨石腰肥顶圆,神似一面响鼓。香炉石对面就是蓝山境内有名的三分石。
村民介绍,香炉石上是观望三分石的绝佳之地。在香炉石上,自上而下远远望去,那三分石恰似尾卧于地、腰挺于空、昂首向天腾飞的蛟龙。峰下有七、八个小峰峦呈阶梯式起伏重叠,恰似龙的脊骨从山脚伸展到半山腰;峰腰上部陡峭壁立,如同翩然欲飞的龙身傲立碧空;那峰顶上的巨石底圆上尖,光芒闪烁,神似龙角直刺苍弯。清道光《永州府志》记载:三分石“映出云端如积玉”,名不虚传!
如今的三分石上,清泉喷涌,垂崖倾注如白练悬空,若烟若雾,水流激石,惊浪雷奔。当中一脉,为湘江和潇水之源泉,奔流北去。
盘王后裔源远流长
友爱村村民对瑶歌和瑶族艺术十分钟情,对自己的祖先盘王十分崇敬。村民每每提及先祖,都无不自豪而光荣。村民盘光明介绍,还是在远古的时候,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仁慈想早点结束战事,以免把战火波及百姓。于是,他悬赏招贤,并大告天下,能够取高王首级者,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叫盘瓠的彩狗竟衔来了高王的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给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在洞房花烛夜,彩狗变成了一个英俊魁伟的男子,公主大喜。后来,美丽的公主为盘王生下了六男六女,传下瑶家12姓。
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早早起床上山打猎。在半山腰上,他看见一只大羚羊,于是大喜。然而就在他准备射箭时,他的举动被羚羊发现了,愤怒的羚羊朝他攻击过来。盘王还没来得及招架就被羚羊撞下悬崖身亡了。儿女们闻讯后,捕到羚羊,剥了羊皮,做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
后来,瑶家人把盘王遇难的这天定为“盘王节”。《后汉书·南蛮传》中曾这样记载,说盘王是帝喾(高辛氏)时代的人,而民间传说他是西周平王时代的人,是瑶族的祖先,为民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每年农历十月,瑶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举办“盘王节”。在祭祀盘王时,先鸣火枪三响,接着,用簸箕装着猪头、糍粑、鸡肉、酒等,供奉于盘王的像前,仪式十分肃穆。然后,唱盘王歌,跳盘王舞,载歌载舞,缅怀盘王的功绩。
(2015年3月2日整版刊于《湖南日报》6版深读栏目。)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