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季节气温干燥,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季节的更替,因而容易造成传染病。根据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流行规律,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预测:12月份是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流脑等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请广大市民注意个人卫生,谨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通常由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人一旦感染流感后,会出现高烧(体温≥39℃)、寒战、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甚至眼结膜充血,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儿童常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
预防控制措施:
1、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人;
2、居室和工作环境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和湿润;
3、在流感的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到医院、商场、影剧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4、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极好。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接种1针;6月龄-3岁儿童接种2针,间隔四周以上。
为预防和控制今冬明春的流感流行,蓝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示:各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午检,一旦发现学生有流感样症状,及时要求其隔离治疗,发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时,要严格按照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
二、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一般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重症患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预防控制措施:
1、各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粪便、水源的管理,定期消灭苍蝇、蟑螂等。
2、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经玩具感染。
3、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4、预防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婴幼儿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控制措施:
1、注意清洁、通风,使呼吸道畅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流脑流行期间,不带小孩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3、预防接种流脑疫苗:我国计划免疫(免费)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有A群流脑疫苗和A+C流脑疫苗,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应打两针A群流脑疫苗,时间间隔三个月;到三周岁和六周岁再各打一次A+C流脑疫苗。
蓝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12月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蓝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