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山发现清代进士牌 牵出“一门二进士”

编辑:李宗凯 2014-10-22 08:31:19
新蓝山
—分享—

  

 

  百叠景色宜人、秀峰叠嶂。在它西侧有一清澈见底的濛溪河,从楠市牛丫岭西向东婉转而下,全长26.55公里,与舜水、柘溪在雷家岭村汇聚;濛溪河旁有一小村,名叫陶溪村。

  2011年7月2日,因是休息日,我便自驾摩托车来到蓝山塔峰镇陶溪自然村。意外发现了余家门楼上有两块祖传的清代进士牌匾。虽然没有“状元牌”的分量,却牵出“一门二进士”的美传,这也算是文明村人才辈出的佐证。

  从县城往东行5公里,就可到陶溪。陶溪村右行5米许路边有一惜字炉耸立于村前。惜字炉坐东朝西,炉宽1米,高1.62米,中心处开有炉口,炉口上方刻有“惜字炉”的楷书字,并雕有双龙戏珠。倚柱上龙身缠绕,下方雕有双狮滚球,形态逼真。南北塔壁上各嵌石碑一块,碑文依稀可辨,记录了修建时的捐款情况。另一块叙述“惜字炉”的修建目的和意义,警戒后人:“敬惜千金字,祥开万代人”、“读书当因敬字而惜字。”切勿将“断简残篇”、“单词见字”用以“覆裹物”、“拭必糊窗”、“飞絮以入淤泥”、“同芳草而遭践踏”等,并教诲后人“遍索蝌文”、“付云回禄”。该炉结构严谨,造型古朴,雕刻细致,如今民间可考相关文物少之又少,惜字炉”为当地一景,别具特色。

  陶溪村村旁有一古井,因井旁有一株200多年的柳树,又名柳树井。沿柳树井左行10米许可见陶溪村余氏门楼。门楼有一副对联:“门向青山千秋旺,楼朝绿水万代兴”,门楼上还悬挂着两块进士牌匾,只可惜这两块进士牌匾重新刷了一道油漆,现已不太清晰。据退休老师余前亮介绍,前几年文物贩子也曾多次上门收购我村的这块进士牌,值得幸运的是我村叔侄有头脑,始终不肯卖。

  进士牌匾为木质,长约 2米,宽约 1米,厚约 5厘米,表面呈暗红色,牌匾中间刻有“进士”两个隶书大字,在进士两字的正上方还刻有一个“恩”字;右边落款上刻有“乾隆44年孟秋月”等字样。并刻有“特授湖南直桂阳州正堂”、“恩赐进士出身”等字样。老余说,进士牌匾上的刻字以前是镀银的,但历经沧桑岁月,刻字表面镀银已经褪去。

  为弄清进士牌匾的由来,我来到余前兴老师家,查阅同治年间编辑的《余氏家谱》,在《余氏家谱》上,依稀查到进士余孔授的有关记载:孔授,号业成,字孔光,贡生,清乾隆44年恩准进士。清乾隆甲戊年生,殁于已丙年八月二十二日,葬于杨楣树脚龙形丁山。《余氏家谱》赞曰:八十七世孙,孔授从小天资淳朴、气宇端凝、孝友历睦习兴、性成翰苑,蜚声名流芳,型箕裘济美积忝所生。授翁于清乾隆44年赴京会试中 ,并被“户部立恩湖南省桂阳州进士”。

  “上有余兴邦,下有雷光祖”这是对百叠礼义之乡陶溪、柘溪两村的美称。俗语之意,清乾隆年间,百叠同时考取两名进士,一名陶溪村余兴邦,另一名雷家岭村的雷光祖。

  据《余氏家谱》记载:“八十八世孙,兴邦,字可畿,贡生,清乾隆乙酉年农历五月初九生于蓝山县陶溪村,由于历史久远,殁失考。”清乾隆余孔授的侄子余兴邦又被赐恩为进士(推测为中举人若干年后,皇帝恩准为进士)。由此可知陶溪村的两块进士牌匾应属于恩准进士余孔授、余邦兴两叔侄。也就是说,陶溪村在清代乾隆年间的不过二十内,余氏家族门族两代人中就出了两个进士,实为少见。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