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蓝山站3月21日讯 “能够真正看到县级领导、机关干部亲自接访,进家门、拉家常、聊发展、办实事,和我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我们太高兴了!”这是蓝山县自建立实行党员干部三个“第一”制度之后,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叹!
怎样转化干部角色定位,切实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实现全县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切实为老百姓谋思路、找对策、促发展?蓝山县在做实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的基础上,立足机制创新,做亮特色动作,建立并实行了干部三个“第一”制度。一是建立县级领导“第一局长”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定期带领分管部门正职到信访局、到所联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联系村公开接访处访。二是建立机关干部“第一书记”制度。选派科级干部按照“党务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科技部门到专业村”的原则担任重点村、难点村第一支部书记。三是建立乡镇干部“第一保姆”制度。按照“五到五百”,即“岗位到村、服务到村、责任到人、帮扶到位、考评到点”和“串百家门、联百家户、记百家事、交百家情、解百家难”的要求驻村开展工作。
“只有干部在跳,老百姓才会笑。”三个“第一”制度实施以来,蓝山千名干部转换角色、找准定位,真正深入到基层、奔赴工作第一线,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