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姓氏是血缘的延伸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元光 编辑:李宗凯 2013-10-15 11:17:37
—分享—

  姓氏源于炎黄,发源于北回归线24度至30度之间,温暖潮湿的南方,长江流域,湘江源头,南岭山脉中,姓氏是帝王的血脉,是血缘的延伸。

  五千年以前就有了姓,炎帝姓姜,黄帝姓姬,伏羲姓伏,其后产生百家姓,千家姓。

  姓氏最早在什么时候?从古籍中发掘,从谱蝶中研究,从“史记”中整理,从“资治通鉴”中追寻,最早姓氏已产生五千多年,即炎黄时期,国语云:“黄帝是炎帝的八世孙,是俞罔和蚩尤同父异母之兄弟,少典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二帝为兄弟”,神农非指炎帝。

  姓氏是帝王的子孙,是血缘关系,是血脉的延伸。可以用吊脉的方法,把它串起来从中找到始祖。帝王是谁,年代多久,依何取姓。

  姓氏发源何地,史学家把殷作商看,认为在北方。殷是公元前十五世纪初,由盘庚八迁都毫迁嚣,迁相,居庇,迁耿,迁刑,回迁庇,迁奄,由奄迁殷{河南安阳},才形成殷代。殷以前是契商,汤灭夏,历时五百多年,十四世,契为玄王,子姓,殷以前的都市,均在南方荆衡之地,马王堆出土古地图中的八个古城:龁道,营道,冷道,南平,蒼梧,舂陵,诸冯,泉陵,均在九疑古峤岭,(大庾岭为东峤,越城岭为西峤,骑田岭为峤道,都庞岭为峤山,都水即峤水,峤水就是蓝山县舜水)在今南岭中,古时的长沙,苍梧两郡,三皇五帝,尧、 舜、禹、夏、商、周弃, 都在黄帝九族中,都各有姓氏,最早的商,是由舜接尧位后,命契为商,其子为商均,尧子为丹朱。有人就有姓就産生了历史。

  孟子说舜生诸冯,即汉時冯乘县:今江华、蓝山、恭城县,“水经注”称之为商地,殷只三千多年。真正的商在湘江和长江流域。因此冲积成的华北平原,还未真正居人,商不在北方,在南方有说姓氏大部分发源河南,这是殷以后的姓氏。动植物的饲养与繁殖,气候温暖才适合人类居住,有人才有姓。“尚书”盘庚和汤誓中的人们不愿迁殷,就是衣食住行,还有很多困难通过做工作才安定下来,也才逐步产生姓氏的。子孙越多,姓氏就越多。

  姓氏史,就是五千年以来的血缘关系史,他把三皇五帝的子孙们,由世袭得来的帝位,禅让给了后代,一代代传存了下来,各帝王又把即位的时间,接帝位的年代一一作了记载,传存给了后裔。六百三十二个姓氏,其实都是炎黄子孙们将出生地,所封地域,食邑,地貌标记,动植物名称。始祖缢号,用以安取姓氏,下传至今。

  姓氏史既是姓氏,也是血缘延续史,是不能变更的事实。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取待他,但他的血缘关系没有变更。以男姓也好,女姓(母系)也罢,认定一方血脉关系,记录下来用吊脉的方法一代代连接下去,就成了宗族脉络史!

  姓氏史就是宗族史,家族史,是放大的,追寻最久远的宗族史,它是以姓氏代替了宗族人氏。神农至俞罔八世,黄帝至昌意,昌意至颛顼,玄嚣至帝喾,至尧,舜九族,太子疆封姓氏掌权,庶人无权疆封姓氏,无帝位,个别也有,或封官职,或封王位,以此为姓。四千多个姓,一万多个姓,是衍生的和自取的。如果不修谱,将无法找到始祖,他又是谁的后裔呢?

  最古老的姓氏是:炎帝姓姜、申、尚、许,黄帝轩辕有熊、帝鸿、帝轩,夏有姒、夏,商为子、虞,周有姬、鲁、成,舜为虞、陈、胡、公、满,陆终有陸、顾、黄、彭、曹、朱、季、熊、楚,尧有陶、唐、刘、范、杜。最古老姓氏是无国界的:越南和东南亚人有炎帝三世之后裔,朝鲜南韩有玄嚣金天氏之后代。颛顼后裔费氏若木玄孙,迁移到了夷狄{日本},夏傑之妾有子为匈奴,夏杼,后人中牵徒至中东 今叙利亚,还有去欧洲的,其姓氏可多了,还有少数民族之姓。因此姓氏不仅仅是六百多个,也不是四千多个,或一万二千个,姓氏是在发展变化的,只有增加不会减少。它可以查找到姓氏始祖,探寻宗族,寻根问祖,叶落归根。

  “史记”说:黄帝生于寿丘,葬于峤山。三国时魏国术士管辂,就已经作了结论,他说:从看风水方面讲,黄帝和舜帝都葬在今潇水和舜水两条江(舜水) 河(潇水)边的山脉上,又称“龙脉”上是有道理的。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元光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3/10/15/99389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