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永州市文明标兵单位蓝山县自来水公司
潇湘风光无限,舜水万象更新。
今年3月,全市双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佳音:蓝山县自来水公司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
无限的荣誉,崇高的褒奖,成为蓝山县自来水公司精彩而又靓丽的节点。回望过去,公司步履维艰,人心涣散。同样是这个企业,同样是这一帮人,同样在这一片天地,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为动力,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抓行风促服务、抓落实促目标”的方针,以“建立新机制、树立新形象、开创新局面”的供水思路为主题,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几年时间,公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先后被评为园林式单位、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劳动保障先进单位、建整扶贫先进单位等。
胸怀豪情多壮志,风正扬帆好起程。
迎难而上,改革创新迈大步
蓝山县自来水公司始建于1987年3月,是一家以供水为主,融制水和给水工程设计、安装施工以及水表校验的国有供水企业,下辖用水服务大厅、售水公司、水厂、安装公司等业务部门,资产总额约2500万元,现有职工9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目前,城区供水面积14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9万余人,日供水规模2.8万吨,城市供水管网约90余公里,供水普及率达90%以上,年平供水量500多万吨,年平工业总产值800余万元。
但从2000年开始,公司在招商引资中没有理顺和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导致公司经营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05年,公司实行改革,组织上调整了以黄晓文为总经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新班子、新思路、新举措,他们迎难而上,大胆改革,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想方设法争取配套资金,大力搞好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付出就有回报。是年公司扭亏为盈,首战告捷,提振了员工的信心,也凝聚了员工的人心,公司上下想干事、干实事、干好事的热情再一次被激发出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司领导班子趁热打铁,频频出招,抢占市场制高点。一方面,公司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800多万元,铺设了东方大道、湘威鞋厂、果木村、县供销社家属区等的供水主管10000余米。同时,对县城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新增用户1200多户。这样,扩大供水范围,提高日供水量,增加工业产值。另一方面,编制蓝山县城供水设施改造规划,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纳入了国家重点计划笼子,争取改造建设资金770万元,带动整个县城管网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公司工业产值增长极限。第三,加强内部管理,公司制定完善岗位责任制,以主管部门下达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础,实行工资奖金与任务挂钩的原则,采取定岗、定人、定责的形式,并确定人员专抓责任制的督查落实,督促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通过岗位责任制,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让吃苦的人得甜头同,让实干人得实惠,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和上班签到制,使各个成员按照考核内容开展工作,实现了科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把安装队的一切权利下放到班组,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放工资,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化罚劣,确保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
做好一口气眼,走活一盘棋子。蓝山县自来水公司这四项措施,似一把双刃剑,剑剑劈在实处,从而确保了公司稳定,实现了公司年平工业总产值连年提高,使公司发展快速步入了正轨。
以人为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公司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领导班子便着眼思考企业发展深层次问题:企业要经得起市场的风浪,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严明、意志坚定的队伍。
队伍建设从何入手?
蓝山县自来水公司认为强队伍就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此,公司牢牢抓住队伍建设不放松,始终把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把“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班子以“团结、高效、务实、廉洁”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对所有中层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懂管理的同志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实班子力量,完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
同时,多方式、多渠道加强职工专业技能的提高。公司积极创办职工业余学校,组织员工学政治、学业务、学业务技能,提高员工的政策水平和待人办事的能力。针对公司年轻人多,政治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公司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先后派出30人次参加各部门举行的政治业务学习班,公司领导到市委党校学习两个月,派1名年轻干部参加县委党校中青班学习,2名财会人员到省里培训,还选派了3名技术骨干到厦门参加了管网抢修新技术培训,组织了工人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工作,有4名职工升为高级工,3名职工升为初级工,1名职工定为初级工。此外,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公司先后有3名职工参加了大专函授学习,对参加学习的员工实行学费全报,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
狠抓服务,树立社会新形象
自来水公司是生产经营性的服务性行业,它既要抓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过去少部分职工对端正行业作风认识不够,认为供水企业是独家经营的“特殊商品”,因而对用户用水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彻底,造成居民有意见,公司社会形象受损。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采取过硬措施,从严、从快、从紧、从实纠正员工思想和行为偏差,狠抓行业优质服务,重塑社会新形象。
加强管理,端正行业作风。公司清楚地认识到供水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除了在教育和管理上常抓不懈外,应培养一支思想作风硬、组织纪律严、技术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职工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近年来,公司在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上下功夫,先后进行了“先进性”教育、干部作风建设等。突出开展了“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青年人的教育,开展了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上述一项项活动紧锣密鼓有序地开展,似和风细雨从,拂入职工的心田,净化职工的心灵,少数职工工作散漫、办事拖拉的坏习惯被彻底纠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迅速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守纪守规的多了,干事不计报酬的多了,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多了。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公司从接听电话、文明用语等细节入手,整顿行业行风,搞好优质文明服务,实行“责任到人、维修到户、随叫随到”的维修服务宗旨,实行工资奖金与生产任务挂钩的原则,把抄表准确完整率、水费回收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实行、权、利相结合,将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人,抄表实行了白天抄、早晚抄、电话预约抄、回头抄,从而大大减少了漏抄、漏收的现象。同时,规范了投诉处理机制,使投诉处理有记录、有调查、有处理、有回访,形成闭环操作。同时,公司还组织有关人员上街开展服务咨询、冬季用水知识宣传等便民利民活动,并把用户关注的户表改造、水价等文件依据、政策法规放入了政府网站,便于用户查询、监督。
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员工服务态度、工作质量有了根本的改变,窗口部门严格按承诺进行服务,他们急用户所急,特事特办,为用户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及突发事件,受到用户的肯定。仅去年公司就收到用户赠送的锦旗7面,表扬信16封。
注重两个文明建设,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有人认为,经营性企业只要把经营搞上去,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费心、劳力、伤财,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蓝山自来水公司则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可为公司的发展树立宏伟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基于这种认识,蓝山自来水公司大力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坚持人性化管理,积极参加开展各项活动,致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使公司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确保公司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在完成上级交办工作的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和比赛,不断提高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每年向希望工程捐款1000元,在建整扶贫工作中,每年向贫困村捐款4000元以上,并积极参与县“春雷”活动,每年支助博爱学校一名贫困学生上学。同时,公司还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公司分别成功举办“蓝山县供水杯乒乓球大赛”、“供水怀自行车比赛”,充分展示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公司坚持人性化管理,关心职工福利事业,重视职工的工资发放和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逢年过节给干部职工发放一定的福利,并定期走访慰问特困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使公司广大职工感受到了公司大家庭的温暖,使整个公司都形成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扬帆力排千重浪,迈步更上一层楼,在发展供水的征途上,蓝山县供水人将以超人的胆识和敏锐的目光,用清澈的本色展示自己的亮丽和明艳,用温馨尽心的服务赢得用水户的舒心和赞誉。在建设永州经济发展先行县的宏伟蓝图上,绘上更为绚美、清新的色彩,以更加辉煌的业绩迎接新的挑战。(史玉林 李日标)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