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县委书记魏湘江到塔峰镇新民村开展“四深入、两测评”活动侧记
红网蓝山站5月24日讯(记者 李先志) 5月23日,塔峰镇新民村78岁长年患病的彭怀生家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位客人一进门就嘘寒问暖,并笑容可掬地说,“彭老,我今天是来走亲戚的,同时也给您报喜,昨天我们开会决定了一个事情——今年7月1日在县级公立医院实行“50+600”的支付模式(门诊50元,住院15天内600元)将解决大家看大病的难题……”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彭怀生的二儿子彭程俊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客人说,“听您的话,您莫非就是我们的魏湘江书记吧?您的‘5+10+100’搞得好哩,给我们老百姓解决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这个‘50+600’又能实行,那您真是为蓝山老百姓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魏湘江信心满怀地说,“您放心,今年7月1日肯定实施!”
得到书记的肯定答复,一旁的左领右舍都激动的连说,“好!”
书记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大伙的距离。于是,彭程俊等人你一句我一言,跟拉家常似地聊开了,从家里的事,到村里的事,一股脑儿给书记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彭程俊说,他在家养了30头母猪,去年卖了17头,得了3万多块,除去成本净赚1万多。但是因父亲长年有病,每月花在父亲治病身上的钱也要百多块钱……
“我来蓝山快4年了,每次走访的贫困户大多都是因病致贫的。没有病号的农户,家里日子都过得蛮好。我们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困难?”听着彭程俊的倾诉,魏湘江感慨颇多,“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我们每次来拿500、1000块钱就能解决的。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来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通过好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因病致贫的问题。去年的‘5+10+100’只解决了农民看小病的问题,今年7月1日在县级公立医院实行“50+600”的支付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看大病的难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
从彭怀生家出来,魏湘江沿着泥泞的村道,察看了整个村容村貌。当书记询问村里今年打算干些什么事和存在哪些困难时?
驻村干部和村主干都七嘴八舌、毫无顾忌地向书记打开了“话匣子”。“要修一条2000米的水泥路,现在有1200米交通局已经立项了,另800米立项不了”、“村里有些两女结扎户,原来是农业户口时,每年有720元领,现在农转非后没得领了。”、“一些失地农民,钱用完老是想上访。”“龙溪渠道要整修了。”“村里垃圾要动‘大手术’”……
一个个愿望、一句句期盼都吐露着村民们殷切的心声。魏湘江亲切随和地一一给予了现场解答,大家听在耳朵里,喜在眉梢上,暖在心窝里……
临走时,他还再三叮嘱驻村干部、村主干以及随行人员,老百姓的合理诉求,你们可以找相关部门解决,要有党性原则,更要旗帜鲜明,多深入群众,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争当政府的代言人,百姓的贴心人,叫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
句句话语铿锵有力,激发着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求变致富的热情。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李先志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