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蓝山漫游的时光

作者:简媛 编辑:李宗凯 2018-04-11 16:39:41
新蓝山
—分享—

  湘江源

  我生活的城市,有一条江,叫湘江,多年前,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后来,我知道了,也只是知道了。

  第一次真正让我起念去蓝山,去寻访湘江的源头,是因为我的同学的一段话:湘江的源头在蓝山,文艺湘江的源头在长沙。就让我们在这个源头洗涤心灵的尘埃,增益创作的功底,锤炼人格的修为,纯澈文学的价值。静静修炼,苦苦求索,奋力起跑,一路花香!

  因为文学,我们文友一行相约来到了蓝山,来到了湘江的源头。

  源头的水,无磅礴之势,浅浅窄窄地卧在岩石沙砾中,与我熟知的山渠并无两样。

  湘江是从这里起源的吗?我四处张望,没有看到更多的水。我住在湘江边,熟知江面的宽绰与江涛起伏时的气垫。水隐藏去了哪里,或积蓄在何处?我这样想时,巨大的声响扑面而来,不是水声,是风吹动树林的声响。我顺着水的方向看去,它逶迤进了深山。难道水从很远的地方就把自己藏起来了。我目及之处,全是山和树林——水源地植被繁茂!像是顿悟,我似乎一下洞悉了某个秘密。我仿佛看见在山的每道缝隙里,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和前行。它经受孤独,抵挡沿途的喧哗与牵绊,只为汇成湘江的气势。

  我伏下身子,眼前的水,清亮碧透,像母亲的怀抱,藏着些让人着迷的力量!

  是啊,湘江源深含的力量非目光所能领悟,它所有的沉默与安然,都倾注为一种向前的力量,并非刻意讨好。因为,它是母亲。

  毛俊村

  香芋、荷塘、桂花、竹编的门楼、立在河上的风雨桥、竹排、刻有百家姓的石头……所有这些,让毛俊村呈现出不一样的韵味。而青山,不远不近地立在村庄四周,像相濡以沫的伴侣或是至交那般深情与妥帖。

  我是十月中旬来的毛俊,细细的秋雨,一层一层落下,将桂花的香气浸润进空气、泥土,天地间似乎都香了。雨变成水雾,升腾在山顶山腰,成了撩拨心弦的仙境。

  不难想象,晴天时,太阳从山顶升起,将日光涂在田野、土地、房屋,爬上村里人的脸,成了温暖的微笑。

  最初的微笑源于毛、瞿两姓祖辈的眼睑,他们来到此,安居于此,乐业于此,至今毛俊已是百姓大村。数百年来,毛俊村人,用智慧与真诚,用热诚与深情,用团结与力量,铺就与发掘这片土地。他们依赖这片土地,却又不陈腐固守,他们将新的思想根植于这片土地,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今天的毛俊村成了全国文明示范村。

  在俊水河畔,我看见背着蓑衣的钓者,还有漂在水面的竹排,此刻他们的守候与我们的到来一样,自然、美好。我们为某些意蕴而来,他们为这付出自己的真心。

  偶尔从田涧拍翅掠过的白鹭,引出些欢呼,声音是含着的,怕惊动它们。我站在河边,安静却又深情地望着它们。不知那抹藏在我眼里的祝福,它们看得见吗?

  竹海

  我就这样,站在山脚下,站在竹海前。蜿蜒的村道,委蛇样向着山林深处爬行。

  路边村舍,鹅在叫,鸡呼应它,引出一曲和鸣。水雾从竹林深处升腾上来成了烟云。枯荷萎在田间,那一夏的莲香,潜伏在桂枝,成了那一树丹桂的魂魄。那时的荷和此刻的香郁是不同季节的风景,美却是依旧的。

  看见我们,村里人并不惊慌。来或不来,他们都属于这,也都拥有这,我们只是过客。

  可光阴不分你我,不分地域,你在这和在那都是光阴里的过客。此刻的光阴,我们把它交付与了竹海。像突然饮了不老泉的水,攀爬竹林时,我们像孩子那般顽皮地嬉戏,摔倒了,没有人抱怨,欢乐在竹林里荡漾。

  兴许是酒,是那些从鲜活的竹节里涌出来的散发醇香的酒,它们伴着竹香滑进我们的身体,就这样,美与某些意蕴与我们融为了一体。

  而用细嫩的竹叶泡出的茶却是另外的意蕴,它们像母亲温柔的手抚慰我们的五脏六腑,润泽我们的身心,那份甘甜与清香唯有懂得的人才能真正品出。

  原来竹还可以与酒,与茶相融。

  午饭时,朋友给我夹起一块干竹笋,说,这是竹子春天献给我们的美味。

  这样的竹海到处都有,可这样的来自竹海的赤诚的深情,却是第一次在蓝山相遇。

  作者简介:简媛,女,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理事。已在《文艺报》《湖南文学》《滇池》《芳草》等多家刊物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多篇,作品被《小品文选刊》等转载。著有长篇小说《空巢婚姻》,入选解放日报书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文艺报》《解放日报》等报刊有关于其小说创作情况的介绍。曾获第二届成都商报读者口碑榜年度新锐作家,长沙市文艺新人奖等奖项。

作者:简媛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