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瑶乡秋意

来源:红网蓝山县分站 作者:方赛霞 编辑:李宗凯 2017-12-07 09:21:04
新蓝山
—分享—

  深秋天高云淡,最适合出游。朋友邀请我们去他老家位于湘江源瑶族乡(又名紫良乡)的瑶村吃土菜。

  朋友提前告诉我们他的家人已提前准备了一脸盆野蜂蛹。

  我吃过蚕蛹,觉得味道不错。朋友们说野蜂蛹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被称为“鬼头蜂”的蛹,比蚕蛹更好吃,味道和营养都是一流的。舌尖的享受于人们总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于是,盛满欢笑与兴奋的车辆乐颠颠冲上前往瑶乡的盘旋山路。

  山路百转千回,车依山旋转前行,车窗外峰峦叠翠的风景如幻灯片般清晰地呈现于眼前,尔后缓缓掠过。

  深秋的午后,四周一片宁静,路旁流水潺潺,偶尔能听到几声从山林深处传来的鸟鸣,阵阵桂花的清香飘入鼻尖。多日来为琐事奔忙的烦躁心情变得清朗起来,心底沉积的灰暗消逝无存。不知道是因为心情好,还是空气清新含氧离子多,我竟没有往日的晕车反应。

  车停在公路旁的一处空地上。旁边一个小池塘神奇地从对面一户人家的院墙脚下穿过通到院内。抬头一看,青砖铁门,院门高耸,门楼上挂了两个大大的红灯笼,很气派。有人大声喊:这是哪个地主家的院子吧。这里,就是朋友家。

  推开门,满院清香。院墙环绕着三层的小洋楼,如同一个大手笔的怀抱。宽大的院内错落有致地立着枫树、桂树。枫叶未红,还是满树苍翠青涩,桂叶绿得深沉,从叶丛间隙温柔的捧出一簇簇嫩黄香郁的小花儿。另有几株树,叶长而细,是湘南瑶山特有的珍稀树种红豆杉,形姿俊美。树旁都绕了一株看椒,或青或红,一串串,挂在枝头,随风轻摆,如同串串可爱的小风铃。院的一角有凉棚,下面堆了很多蜂箱。

  朋友说他父母退休后嫌城市嘈杂,一直住在这宁静秀丽的山脚下颐养天年,养鱼喂蜂,植树种菜,其乐融融。那个与院外池塘相通的内池塘里满是快乐游摆着的鱼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想起辛弃疾诗句中“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宁静美好生活。如果能像古代隐士那样,在世外桃源般的居所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与世无争的山林与挚爱执手相看、成说生死,那该是怎样幸福的人生呢?

  有一间专门熏腊肉的小房,里面摆了很多木柴和麻绳铁钩。瑶家人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杀掉自养的猪,将整头猪肉熏成香喷喷的腊肉。房外面的走廊上有一个土灶,架了一顶大锅,是用来蒸米酒的。瑶家人不但喝酒厉害,蒸米酒的技术也一流,独特的工艺和独特的水酿出的农家米酒浓而不腻,香而不稠,清而不淡。据说这蒸米酒的独特技术和配方多年来概不外传,只有本瑶寨的人才可得其真传。

  从小门走出小院,眼前是另一个纯美的世界。一座如屏高山映入眼帘,竹树丛绕,山脚下开满了许多粉紫黄绿的野花,缤纷绚丽。几处晚熟的稻谷在灿烂秋阳下闪着灿灿的金光,似乎想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从上至下,由深到浅;自下而上,由暖至冷。映于眼帘的景象如同一幅自然和谐的渐变构成油彩画,层次清晰,构图精巧。

  不远处的两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在逮蛐蛐,看到我们捧着相机拍风景,主动地走近我们,爽快地答应当我们的向导。于是,三个大人欣然跟在俩小孩后面。越过弯弯曲曲的田野小径,一条溪流拦住了去路。小向导利索地卷起裤腿,脱了鞋,踏进冰凉的水中。见我犹豫着,小向导指了指从溪中露出一角的石头:“那石头可以当桥!”于是,我以鹤的姿态踩着这简陋的“桥”战战兢兢奔到对岸。我暗想:瑶乡人果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呢。连小朋友也如此!

  秋风拂过,丹桂的芳香,野花的芬郁,泥土的清香,夹杂着稻香,徐徐扑面。抬头望去,瑶山上的竹高高直立,路口的竹尤其高,只是很多都作弯腰状向路口的方向倾斜,不知道它们是为了抢住有利位置享受充沛的阳光雨露,还是偷看公路上的热闹以排解深山孤寂。通向山顶的逶迤小路上,两矮三高的身影成了五条移动的斜线。两位朋友很快到了半山腰,正专注地捕捉风景按动快门。很少走山路的我远远地落在后面,忽然灵机一动,折了一根粗壮的枝条当拐杖,很快赶了上去。

  沿途灌木丛生,粗壮的,瘦弱的,直的,弯的,枝叶藤条如同调皮的孩子,不时拉着我们的衣角,似乎要玩耍够了才肯让我们爬上山顶。竹丛在秋风中浅唱低吟起来,如笛似瑟,缠绵悠扬。闭上眼,阵阵绿叶和青草的清新气息拂过面颊,心底最柔弱的地方被轻轻弹了一下,牵出无限遐思来,正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诗意和浪漫。再往上爬,是一段长长密密的如同隧道的树林,高木林立,枝叶细缝间射出斑驳的光影。隧道里阵阵鸟鸣清脆而空灵,山中小径又细又陡,我走一小段就牢牢抓住旁边的树。不知什么时候,一条潺潺溪流从脚旁流过。沾了水轻轻扑在脸上,深深吸一口丛林的空气,纯净清新,顿觉神清气爽。想起以前曾在淘宝上看到有人叫卖深山绿色空气,不是因店主的奇思妙策高人一筹,而是深感瑶山的纯净空气难再得。平日在闹市街区匆忙行走,呼吸着污浊空气,偶尔寄情山水,徜徉于山林美景之中,呼吸着深山纯净的空气,会生出一种浓浓的幸福感,舍不得离开。脑际轻轻飘过王维的诗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到了山顶,豁然开朗,天已黄昏,下首小雨。山下是一派“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象,山脚下的河流,远处的群山田野村庄都灰蒙蒙的,如同笼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空气清凉湿润,秋天的萧瑟清冷浓了几分。眼前是一片“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的秋景了。

  下了山,未进院已闻见一股令人馋涎欲滴的香味,原来是土灶上正煮着狗肉。也坐在灶前学他们烧火,丢进一些树枝和竹枝,火苗在灶膛里窜着,全身都暖和起来。被雨淋湿的头发和外套早已干透,却眷恋着这里的温暖不愿起来,学着他们的样子不停的摆弄着柴火。也许人总是在寒冷之时才会更觉温暖的好处吧。

  晚餐非常丰盛,桌上摆了三大盆狗肉(瑶家人实在,碗跟小脸盆差不多大,叫盆更准确),两大盘腰果爆蜂蛹,还有瑶山土鸡煨汤,自养的鲤鱼,自挖的竹笋,自种的老南瓜、白萝卜、碎辣椒等。满满两大桌纯正的绿色土菜都很味美,也不用讲究诸多饭桌礼仪,大家都吃得舒心自在。吃着土灶烹出的羊肉,尝着刚摘下的蔬果,喝着新酿好的米酒,舌尖全是秋天的况味。喝到半醉时,正是苏轼笔下“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的境界,半酣之际,不思钱粮之多寡,不思身份之显卑,不减兴致,不放行骸,身心俱沉迷于瑶乡的风情之中。

  抬头,半轮明月已升起,与美景美食的相遇也是要告别的。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静好之地,瑶乡却没有远离我们,它的秋韵已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那抹安宁与锦绣依然回荡在记忆深处,久久不散。(作者:方赛霞)

来源:红网蓝山县分站

作者:方赛霞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7/12/07/99062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