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说旅游风俗和禁忌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李继亮 编辑:李宗凯 2017-03-29 10:38:55
新蓝山
—分享—

  旅游风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云游四海,游遍三山五岳”是古人的美好梦想和愿望。

  在古代,尽管物质条件匮乏,交通极为困难,也不能阻拦人们出门远行,游山玩水,体验风土人情,寻找生活乐趣。《书:益稷》记载:“丹朱傲,惟漫游是好。”丹朱是神话传说三皇五帝之一尧帝的儿子,是一个爱好游览,热衷于休闲旅游的人。

  据《中国民俗探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不仅爱登山游山,而且喜欢玩水。孔子就是大力提倡旅游的人,《孔子家语》记述“孔子北游,登农山,子路、子贡、颜回待,孔子四望,喟然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又《孟子》上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此看来,孔子爱的是游山。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所以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

  秦汉以后,从历史文献和当时的诗词中可看出,旅游风俗由帝王将相爱好游览扩展到文人骚客也喜爱游览了。

  唐宋时期,由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旅游风俗更加兴旺盛行,平民百姓,妇女儿童也参与其中,加入了旅游的行列。宋代的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诗中描写了人们春游踏青的盛况,几乎是全民旅游了。象这样描写出门旅行的唐诗宋词还举不胜举。

  旅游的作用,游览的好处,我们的先人就有了充分的认识。旅游可使人强健体魄,身心娱乐,益寿延年。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人交往,通过对风土人情和各地不同产物的了解,开扩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基于这些认识,旅游风俗已深深植入了人们的心中。

  人们喜好旅游,旅游风俗已经扩展到所有的人,当今的时代是旅游时代,而且是全民旅游的时代,旅游成为人们最普遍、最热衷的活动。异彩纷呈的特色旅游,吸引人们好奇的目光,快捷方便的交通运输,及时满足人们的心愿,旅游风俗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旅游产业到今天已经得空前的发展,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前景将进一步兴旺发达。

  旅游禁忌,其核心是旅游安全的问题。出门旅行,意味着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之地,对将往地方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或书上记载的部分内容而已,道路情况也一无所知,还有天上不测的风云气候。在古代,由于受物质、文化、交通、信息等条件限制,这些都是一些未知数,不免有一种安全失落感和恐惧感。因此,古人在旅行出门讲究特别多,并逐步形成了出行习俗和旅游禁忌。

  慎重出行的习惯。外面的世界对古人来说,未知和不可控因素太多,还有因交通和商业条件限制,所有的事情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外出远行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中国人历来有慎出行的习惯。孔子《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不要因出门远行,耽误了侍奉父母亲;不要因外出旅游,让父母亲担心,常言: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一定要出门远游,就必须有选择,所到之处是能够确保平安,让家人放心的地方。

  选择好日出行。古时候,出门旅行不但忌方向,还忌出行时间。出行时要择选吉日吉时。有的地方忌正月初五出行,认为初五为破五,恐有不吉。还有因易经八卦中有游魂、归魂卦之说,在民间演化出“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谚语。此外,在民间还有一种“杨公忌”,是说遇到“四绝日”和“四离日”是禁忌出门离家的,而遇到“天赦日”则宜出门远行,且做任何事都会平安吉祥。

  祭祀行神的习俗。古人在出行前,有祭祀神明的习俗。古代将行前祭神称为祖道。行神又分为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陆地行神有梓潼君、五通神、紫姑神等,水上行神有天妃等。出行这天一大早,焚香祈神,祷告诸神,祈求出门平安,顺风顺水。此外,如果是出海,还有祈求海神保佑的习俗。

  充分准备行装。古人出行,必须准备好自己必须日常用品,不能多也不能少。行李中的物品,以出行时换洗的衣服为主。另外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伞和药品。带伞是为了防雨或防晒,用来遮风挡雨。药品主要是备一此轻便易于携带的万金油、金丹等之类的,以备不时之需。常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饱带干粮,暖带衣。

  找好旅游伙伴。出门旅行,最好是有有人结伴同行,俗话说: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出门在外,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人结伴同行,相互有个照应,旅行会顺利平安得多。另外,就是不走夜路。古时候,不比现在,出行最好白天赶路,白天比夜间要安全得多。

  穷家富路的习俗。在外旅行时,要舍得花钱,忌讳吝啬,俗称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身心劳累,不比在家,样样要花钱,为了身体健康,该花的一定花,不然损伤的身体,就更不合算了。但要做到“财不露白,贷不离身”,防止贼偷,忌讳财帛外露,俗话说:出门不露白,露白会失财。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高度发达的交通信息,彻底改变了人们出行旅游的观念和方式,原有的出行习俗和旅游禁忌也在不断地消亡或演化其他成形式,但人们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心理不会改变,追求旅途平安,追求旅游安全不会改变。因此,学习和借鉴先人的出行习俗和旅游禁忌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湖南省蓝山县旅游外事侨务局 李继亮)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李继亮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7/03/29/99119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