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圩柘片 三蓝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来源:红网蓝山县分站 作者:梁利 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2017-03-16 10:48:10
新蓝山
—分享—

  

 

  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约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下令北修长城以拒匈奴,南派50万大军分为五路进攻百越。其中,第四路大军进驻九嶷山区,蓝山南风坳就是这片军事基地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可见,蓝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三蓝文化随着岁月的流淌,愈发展出出迷人的魅力。流传于新圩一带的柘片文化,是其代表之一。

  新圩位于蓝山东部,下辖龙家坊、下清涵、楼下、神溪、上清涵、岸山、滨溪等45个行政村。千百年来,新圩人在石材上镌刻一些文字和图案,包括碑、碣、墓志、界石等。现如今,通过拓片可以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客观而连续地反映其区域历史和社会事件。保存完好又较有影响的有道光五年(1825年)修的单拱石桥——青龙桥、岸山烈士墓、隐岩洞等。现有牌坊以及大量宗祠碑记、石刻等众多遗存。经实地走访发现,保存完好的石刻有50余处、碑刻有40余处、牌坊10余处。境内上清涵村,堪称新圩拓片文化的发源地。明代首辅张居正称之为“后先济美”,民国张开琏省长称之为“楚南望族”。

  新圩石雕石刻,按其内容又可细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宗教寺庙类。以仙娘庙、普照庵、东泉庵等为代表的宗教寺庙,记录着“禅宗圣地”的历史,保存众多石刻拓片。又如高愁庙与水冲庵记。原庙残碑“重建金华殿碑记”系乾隆八年所作,距今已有274年的历史。二是民间古建类。在“县志”或家谱中有记载的有富龙亭、西凉亭、龙家坊亭、与临武交界处的最乐亭和滨溪村的凤水亭,这一系列石刻,凝聚着长寿文化、生态文化、儒家文化的结晶。三是桥、渡和路碑类。如滨溪村“青龙桥”的系列碑刻、凤水亭前的拓片、“西凉亭”拓片等碑记拓片记载着当地民间公益性传统;距此不远的火田渡碑刻,火田渡桥古碑记,是清道光卅年(1850年)由新圩廖姓石匠镌刻。四是牌坊、古墓类。保存完好的新圩镇明清时牌坊上的文字和高浮雕纹饰拓片则是民间传统美德和手工技艺的记实。民间禁碑及界碑。如宗教场所东山大岭寺庙的“檀越禁碑”。五是石刻类。以滨溪、神溪为代表的新圩镇石刻拓片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佛教文化研究价值。

  相传,新圩雕石刻碑是由廖姓祖传下来。数百年来,他们一直视之为养家糊口的手艺。如今,新圩的廖姓石匠师傅遍及湘南、广东一带,他们的石雕作品供不应求。在全域旅游和文化强县语境下,作为新圩当地宗祠藏石刻文献拓片既是地方石刻资源开发与利用,也是石刻文物抢救与保护,更是地方文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视角。(作者:梁利 雷统六)

来源:红网蓝山县分站

作者:梁利 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7/03/16/99121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