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扎根基层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大洞村支部书记唐建平

编辑:李宗凯 2016-08-30 10:03:48
—分享—

  唐建平,1968年3月出生,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2008年,2011-2014年担任大洞村村委主任,2014年4月至今任大洞村党支部书记。唐建平在担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期间,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旅游产业,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他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中,2015年大洞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已达到12000元,大洞村也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唐建平本人于2007年和2015年分别被蓝山县评为“十佳”村干部。

  一、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综合治理能力,巩固农村党组织政权,在唐建平的带领下,大洞村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推行“135”治理体系,即坚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岗位承诺、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管理积分、“四议两公开”等五项制度。村中凡事涉及村民利益的大小事都要召集支部党员和议事小组成员开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议事小组成员的意见和看法,坚决不搞“一言堂”,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办事公开。此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并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党员作为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

  大洞村位于郴州市、永州市交界之处,总人口1562人,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000多亩,山地4000多亩,盛产黄花梨、葡萄、蜜桃等时鲜水果,但由于没有知名度,不会营销,产品没有销路,时鲜水果每年烂在地里的都有很多,是典型的守着金山过穷日子。怎么办呢,大洞村的办法就是响应县委政府号召,规模种植黄花梨,打造万亩梨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2年,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梨花盛开时节,成功举办蓝山县首届梨花节,吸引省内处游客10余万人前来赏花,提高了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每到黄花梨成熟季节,经常有外地商人开着卡车来进货,一改过去黄花梨销售价格提不上,销路打不开的问题。引进先进技术对黄花梨进行深加工,解决了黄花梨不易储存的问题,其产品黄花梨干,梨花海酒等土特产随着游客走向省内外。在旅游旺季,引导村民办农家乐或在自家门口销售各种农副产品,生意很红火,一户村民在自家门口光是卖油茶和斗粑粑,一天收入就有好几千元。村民们感叹:“还是旅游业有搞头,坐在家里都有人送钱来,在家里一年的收入并不比在广东打工差,而且还能照顾老人跟孩子,轻松自在的多。”

  近几年,为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大洞村投入近百万元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在全村树立了旅游标识,完成了90%的房屋立面改造;在梨园搭建了大型舞台,建起了停车场和一批公共厕所,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自来水及洗手盆等。今年,又投入60万元与广州天适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蓝山县大洞景区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委托合同》,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

  三、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结合 “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投入260万元,村民自发投工投劳,捐钱捐物修建占地5000平方米的怡沁园休闲活动广场。硬化和加宽环村公路和田间水泥路面8公里,安装路装80余盏,实现全村主要道路亮化全覆盖。启动旧房改造,拆除空心房7000平米,引导村民集资建房,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新建的楼房楼层统一、面积统一(一栋楼5层8户,一楼作车库和杂房)。开展水网和电网改造,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接通了安全稳定的上网电。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进行农村生治污水治理,拆除旱厕改水厕。全村实行垃圾分类收集,集中清运。实施了生态农业和养殖业,村里有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6个,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年产值1500万元。大力发展沼气池,猪粪尿通过沼化后供给果园使用,既提供了有机肥料,又化解了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立舜源农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对农房进行墙面油化,有效地改观了村容村容村貌。如今的大洞村,人换思想地换貌,新村处处美如画。

  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由于历史原因,大洞村与嘉禾县塘村镇清水村积怨较深,曾一度被称为蓝嘉边界的“火药桶”,2005年曾被省政法委挂牌列为重点整治单位。为此,村支两委主动到清水村走访,双方签订了《睦邻友好协议书》,建立协调机制,两村共建和谐,共谋发展。深入排解矛盾纠纷,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及时记录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上访的人数逐年减少。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