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峰镇是蓝山县城所在地,合并行政村后辖21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8.2万,有党支部52个(其中“非公”党支部25个,4个行政村分别并入社区),党员1543名。近年来,镇党委通过推行三大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推行五到五百机制,提升镇村干部执行力。全面推行镇村干部“五到五百(岗位到村、服务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到位、考评到点,串百家门、联百家户、记百家事、交百家情、解百家难)”工作机制。一是出诊坐诊会诊,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联村领导逢“5”进村主动“出诊”,解决各村难点热点问题。每周三为“镇村干部集中服务日”,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在村活动中心集中“坐诊”,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诉求,实现便民服务全程代办。每周四晚上召开党政班子例会,“会诊”驻村干部带回的“疑难杂症”。2015年,村级接待群众来访5900余件次,为民全程代办事宜740件次。二是夜学夜访夜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针对白天具体事务多无暇学习的实际,结合镇村周例会制规定,在镇村干部中推行定期的“夜学”机制,每周一晚上镇村分别开展集中学习。针对白天群众外出劳动难以碰面的实际,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月驻村“夜访”3-4晚。对村内一些特殊对象,开展预约“夜谈”,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考勤考绩考评,强化镇村干部考核管理。推行“三考一督”机制(考勤、考绩、考评“三考计分”与督查扣分相结合),聘请3名离退休老同志为作风监督员、3名县人大代表为行风评议员进行日常督查,并通过《塔峰督查》实行月通报、季排名、半年兑现。严格执行“四项制度”(日常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去向告知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实行组内考勤和驻村考勤相结合,推动干部职工由“以家为班”转为“以班为家”。对照村级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通过查(查阅有关数据)、看(看民情日记)、访(走访群众)、核(现场核实)等方式,进行科学考绩。每半年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驻村干部、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并与干部职工互评、党委政府集体评定相结合,实现综合考评。通过“坐诊出诊会诊”、“夜学夜访夜谈”式的全过程服务和“考勤考绩考评”的全方位考核,推动镇村干部由“走读生”变为“住村生”、由“狗不理干部”变为“狗不叫干部”,实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推行“五到五百”机制以来,全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完成征地1300余亩,迁坟1200多穴,推动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工32个。“创森”工作全面完成,“创省卫”工作有序推进。
二、推行积分管理机制,激发党员队伍活力。2015年3月,针对农村(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难、发挥作用难等实际问题,我镇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推行农村、社区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一是分类别定标准。将党员划分为村(社区)干部党员、无职党员、流出党员、年龄较大或长期卧病在床等特殊党员共四个类别,分别从履行党员基本义务情况和发挥共产党员“五带头”作用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二是以项目计分值。将党员积分分为日常行为积分、民主评议积分和奉献加分三大部分共30个项目,通过各项目分值权重体现不同类型党员工作重点、难度和差异,让党员的权利义务更加明晰。按照“即时计分、季度审核、年底汇总”的程序,印发《党员积分登记卡》1500余张,及时登记党员加减分情况,年底汇总交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并进行公示。三是评星级严奖惩。将党员积分与星级评定相结合,实行底线控制、奖优罚劣。对60分以下的党员,启动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今年处置不合格党员13名);60-79分的一星、二星级干部党员(积分与绩效报酬发放挂钩),安排专人跟踪指导,限期整改提高;90分以上的四星、五星党员方可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表彰推荐资格。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软条文”成了“硬指标”,变“粗放管理”为“精细考核”,有力激发了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自律意识和模范意识。党员积分制推行以来,全镇党员的活动参与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党员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500多件,参与义务大扫除1200余人次,文明劝导1100余人次。特别是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创卫”工作中,党员带头拆除旱厕200余座、违章建筑9栋。
三、推行星级管理机制,发挥活动场所影响力。积极推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星级管理”机制,促进场所作用发挥最大化,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一是细化标准,科学设星。按照“硬件达标、强化服务”的理念,制定出台《塔峰镇村级活动场所星级管理办法》,从场所功能、配套设施、场所环境、管理制度、作用发挥等5个方面17个小项,实行百分制量化评分,采取一星级至五星级由低到高的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一星级、二星级为配套设施不全、活动开展较差或一般,需整改的活动场所;三星级为达标活动场所;四星级为活动开展较好的活动场所;五星级为活动开展好的示范活动场所。二是规范布置,严格评星。制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布置要点》,按照“一室多用、资源整合”的原则,科学设置“五个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村“两委”办公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娱乐室),确保场所功能完善、环境美化、设施齐备、制度健全、群众满意。严格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星级管理量化评分细则》,逐村量化计分,综合评定星级。目前,全镇评定“三星级”以上村级活动场所34个,其中“五星级”18个。三是兑现奖惩,合理用星。将村级活动场所星级评定结果与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绩效报酬发放和维修经费拨付等挂钩,对被评为“三星级”以上的足额拨付经费;评为“五星级”的另奖励2000元;对评为不达标等次的,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目前,全镇已投入37万元。同时,各村党组织依托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民主议事决策、党员教育培训、干部轮流值班、便民代办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议事决策、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便民服务等作用。
四、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今年5月8日上午,塔峰镇机关一支部,机关二支部全体党员及各行政村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在镇三楼大会议室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会议由镇党委专职副书记蒋健华同志主持,会上镇党委书记黄正军同志就开展“两学一做”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作了重要讲话,动员会要求参会党员和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一)制定“两学一做”活动方案。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和各支部都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制定方案,在学习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党的组织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整改,结合学习教育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和党员档案的规范管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善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措施,认真落实“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要求,破难题、补短板,促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灵活“两学一做”教育方式。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每个党员都要在所属的支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学习活动,以会代训,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把学习教育融入经常、融入日常。特别是对农村党员采取田间地头学的形式进行教育;为流动党员设立管理台账,通过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等渠道构建流动党员联系网,确保流动党员实现参学全覆盖等。
塔峰镇今年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也还明显相形见绌。我们将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推动我镇基层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编辑:李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