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是我县财政发展与改革取得较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面对复杂多变的财政经济形势,以抓收入增财力为主线、以建制度强管理为重点、以保运转保民生为根本,积极培植财源,全力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本民生,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前完成了财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注重依法治税,财政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部门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瞄准收入目标,强化依法治税,千方百计培植财源,全力以赴强化征管,通过挖掘增收潜力、支持项目建设、加强部门协作、推行稳收保全措施、完善财税征管网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纳税氛围及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努力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由2011年的33466万元到2015年的52696万元,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60748万元,年均增长12.7 %。
(二)注重优化结构,有力保障了民本民生支出。坚持以保障民生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来,全县财政支出累计达到 530932万元,财政支出由2011年的9953万元,到2015年预计将达到 170170万元,年均增长 11.3 %,财政的保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同时,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原则,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重点逐步转变到以实现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上来。其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入从2011年的 27666 万元到2015年达到 48792万元,五年内累计投资179416万元,年平均增长12.0 %;大力支持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到60368万元,通过对城市道路改造、舜水河流域治理(城市防洪)工程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县城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显著提高。
(三)注重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全面推开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目前我县所有预算单位已全部在政府网站公开部门收支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二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了全县县直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全覆盖。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2014年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工资、所有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三是完善乡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取消了原来对乡镇办事处分配财税收入任务的做法,采取了新的乡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四是推进乡村两级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出台对瑶族乡的财税支持政策,新增补助资金30万元,建立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资金,进一步完善乡镇转移支付补助机制。加强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财务人员素质教育、内部管理等工作,已经完成省财政厅创建标准化财政所23所,全县财政所达标完成面达92%。完善了“乡财乡用县管”改革,推进了新时期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五是以点带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选择确定了“2013年新农村建设项目”等5个重大民生支出项目进行重点评价,为探索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机制做出了有益尝试。
(四)注重作风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财政干部队伍形象素质。五年来,财政部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突出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不懈抓好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一是落实“一岗双责制”,局党组与股室中心局签订责任书,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全体财政人始终把反腐倡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县委“十条禁令“等文件精神,倡导干部职工讲党性、重品行,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教育计划,组织干部职工上党课、观看《焦裕禄》等先进党员事迹影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图片展、举办财政业务知识培训班等,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财政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三是加强与局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委会的联系,定期举行工会活动、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县妇联“三八” 妇女节“我送妈妈一枝花”活动、慰问困难职工家庭、清扫街道“创建县级卫生城市”大行动、参与交通知识竞赛、发动无偿捐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增强财政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2011-2012 年,荣获了全省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2013年荣获全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先进单位、2014年荣获了全省标准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市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先进单位,局机关2011年-2014年连续四年荣获了县直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先进单位。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