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工作总结

编辑:李宗凯 2016-08-29 16:49:27
—分享—

  近五年来,蓝山县卫生和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卫生、计生部门指导下,按照《蓝山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新医改,积极探索卫生计生行业新的管理和重点业务建设,通过强化统筹保障和政策推动,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开拓进取,实现了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县经济、民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一)卫生“十二五”工作总结

  获奖情况:2012年卫生局被评为“全国新农合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卫生局党委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婚前检查率高位及孕产妇死亡率低位列位列全省前十名,受到省卫生厅嘉奖;2012年永州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第一名,永州市卫生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2013年卫生局档案工作被湖南省档案局评为湖南省档案工作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一级, 2012年永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永州市无偿献血先进县区。

  1、居民健康水平。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岁。2014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39‰,婴儿死亡率6.02‰;

  2、卫生资源配置。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8所(含村卫生室、诊所)。包括:公立医院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院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15所(办事处卫生院10所),村卫生室358个,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25家。2015年底,全县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747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5.17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1人,注册护士639人。2015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265人。本科以上学历占11.41%,大专学历占44.95%,中专学历占37.88%,无专业学历占5.76%;

  3、政府医疗卫生投入。2011年财政医疗卫生总投入3053万元,其中本级1503万元,中央省市1550万元;2015年6059万元,其中本级3322万元,中央省市2737万元,与2011年相比,财政投入增长率为98%。

  4、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县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国家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结核病、麻风病及皮肤性病、精神病等慢性病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覆盖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免费婚检、出生缺陷干预政策,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加强,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执法能力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监督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饮用安全自来水得到广泛普及。

  5、医疗服务能力。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县人民医院先后建成新门诊医技大楼、新外科大楼。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电脑办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框架建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公立医院改革启动。

  6、医疗保障能力。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人均筹资水平达到470元;乡级、县级、省市级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分别达到81.7%、68.48%、34.67%,补偿年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住院即时补偿从县、乡级医院扩大到省市级医院。

  7、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等矛盾仍然突出;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提升卫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卫生工作面临传染病、慢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多重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卫生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和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计生“十二五”工作总结

  获奖情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或“良好单位”,2013年、2014年被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优秀单位”。计生协会工作:2013年被评为省级“5.29”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省级“模范单位”;2012年、2013年、2015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1、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情况。2010年以来,随着生育高峰的影响及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县人口出生率逐年有所上升,自然增长率也是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口数量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出生28367人,出生率为16.01‰,自然增长率为11.62‰。5年共净增人口23260人,平均每年净增人口4652人。

  2、已婚育龄妇女情况。根据“全员人口数据库”数据分析,从2015年到2025年,20年内将有 50560名女性进入婚育期,(即法定婚龄20周岁),每年约有2528人进入婚育年龄。

  3、成年人口情况。随着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中年期,我县的少年人口在总人口占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由于平均寿命的增高,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起来越大。从“全员人口数据库”资料显示,全县14岁以下的人口89492人,占总人口的 22.25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46993人,占总人口的11.68%。根据目前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划分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5-10%为成年型人口,60岁以上人口占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迈入老年型时期。

编辑:李宗凯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