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执行力简报第16期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曾海波 编辑:李宗凯 2015-12-25 21:05:25
—分享—

  在担当中提升执行力——蓝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曾海波

  执行力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很多,因人而导,因事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执行力,同一人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执行力,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于担当。因为只有担当,才会承载责任,才有动力源泉,才能建功立业。缺乏担当,就会推卸责任,就会逃避退缩,就会一事无成。如何担当?在态度上要“肯”,在本领要“能”,在方法上要“善”。

  一、肯担当

  肯担当,是一种态度,是执行力提升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担当精神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不在其位,无法担当”的有之;“能力有限,无力担当”的有之;“责任太重,不愿担当”的有之;“事不关己,无需担当”的有之。这样的人,是没有执行力的,在工作中,不仅不能发挥正能量,还会起反面作用。因此,在面对责任的时候,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态度。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不”。

  1、不推事。不推事,是对责任的一种态度,要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承担。一是职责范围的事不推,做好“份内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连份内事都不认真,敷衍了事,何来执行力可言?二是领导安排的事不推,乐于“接单”,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倘若每个人都找一堆理由来“推单”,令怎能畅通、事怎能做好?三是紧急危难的事不推,紧要关口、危难之际,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即使面对危险,也要有“舍我其谁”的胆略。

  2、不等事。不等事,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自觉做事。履行责任的最佳形式就是悄然无声地去做,以一种奉献的精神和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工作。二是主动做事。成败之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主动做事。卡内基曾说:“有两种人决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他是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可见,主动做事的人,成功机率大,因为他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事情;被动做事的人,成功机率小,因为他是以一种消极应付的心态去面对事情。三是及时做事。“兵贵神速”,认定了,就立刻执行,绝不拖延。

  3、不怕事。不怕事,是一种敢于挑战的胆魄。一是敢于失败。要敢于面对失败,失败不失落,泰然处之。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二是敢于挑战。当今,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方式、新的事物层出不穷。面对新事物,老办法用不上,新办法不会用,此时有的人会退缩逃避,这是不担责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敢于挑战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开拓新的视野,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敢于干事。有的人做事心里有顾虑,认为做得多,错得多;做得少,错得少;不做,不错。这是明哲保身的表现。要敢于干,不干不是无错,而是全错,因为不干就是不作为,不作为就得“下课”。

  二、能担当

  能担当,是一种本领,是执行力提升的有力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事关有态度还不行,要有做好事的能力。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突显,这要求我们有更高的处事能力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具体来讲,要做到“三能”。

  1、能做事。能做事,一方面要有能力,另一方面要把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如何发挥?首先,要尽力而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竭尽全力的人不仅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还会调动身边其他人的力量。其次要理性而为。做事不能意气用事,意气用事就会冲动,冲动就会散失理性,造成不良的后果。

  2、能辨事。能辨事,就是要做对事,弄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能做的事,从哪些方面去做。首先,方向要正确。方向正确,即使能力差一点、速度慢一点,也总能到达目地的;方向错了,即使能力再强、速度再快,也到达不了目地的。其次,方法要正确,否则,便是瞎忙,难有成效。比如:忙开会,要看会议是不是解决问题;忙接待,要看接待有没有必要,等等。做事要讲方法,要忙得有值、忙得有效。

  3、能成事。能成事,是一种结果管控,就是要把事做成。工作中,过程固然重要,但结果更为重要,不论你多么努力,如果没有把任务完成好,终是不值一提。要想做成事,一忌半途而废无恒心。许多人没有成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二忌浅尝辄止不深入。有些人做事不深入,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不肯深入钻研,只懂皮毛,不知肌理,混混噩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三忌敷衍了事不细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牢记细节的功效,做好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三、善担当

  善担当,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执行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方法正确,就会事半功倍。主要做到“四善”。

  1、善于思考。“学而不思而罔”、“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思考。思考是提升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通过对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进行反思、对比、分析、总结,知识结构会不断地更新、行为方式就会不断得到检验,能力自然也会不断提高,那之后的实践将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善于变通。“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也要随机应变,否则就会像“刻舟求剑”,徒劳无功。当然,善于变通,并不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是要求我们做到审时度势,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牢牢地掌握主动权。

  3、善于创新。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可见,没创新就没有活力。要想超越,就必须创新,见人之所未见、行人之所未行、发人之所未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4、善于共事。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珠,翻不起浪花。善于共事,就是要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发挥团队的力量。宽容是共事的基石。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具有排他性,因此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不喜欢的东西,但它本身没有对与错,存在即合理。因此,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增强战斗力。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曾海波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5/12/25/99200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