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鲜血浸染的记忆——八旬老人回忆日军的暴行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2015-08-26 11:18:08
新蓝山
—分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于经历了8年抗战的老人不断逝去,抢救整理抗日战争史料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6月20日,我在洪观坦头村走访了一位八旬老人,征集、抢救那些即将消逝的抗战记忆。

  1944年农历12月,日本鬼子窜经蓝山洪观办事处泉塘村,在这里烧杀抢淫掠,近10位妇女惨遭强奸、轮奸和奸杀。在这场无耻至极的污行中,连老人和少女也不能逃脱它的魔掌。

  程细翠,1936年出生在洪观泉塘村。日本鬼子进犯蓝山时,她已经8岁。程细翠老人回忆,农历十二月初七的晚上,日军窜经泉塘村见一貌美女子,因此女刚生完小孩,一时走不了,在家做“月子”,此女子是黄二十八的人,嫁在泉塘村,即使是个“月婆子”,还是遭到了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多次强奸。

  另有一名刘姓年轻女子,娘家是坦溪村人,丈夫早几年抽丁到东北国民党部队当兵(其丈夫1947年才回家)。她在家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婆,两个日本兵突然闯入她家,一看到她,念叨着“花姑娘”,就紧逼上去。公婆磕头求饶,要求日本鬼子放过自己的媳妇。但如同禽兽的日本鬼子哪管这些,当着两个老人的面,竟然将他们的媳妇轮奸了。

  第二天,日本鬼子来到该村抓人,泉塘村大部分村民早已不知去向,鬼子气得只得烧屋子。见泉塘村有一程姓大户人家,因该家生有四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阳正、阳大,阳光、阳明,把这栋四合院取名为“正大光明”楼。此楼的建筑大都是木式结构。日本人走时,一把火将就将泉塘村标志性建筑—— “正大光明”楼烧毁。

  在邻村,日本鬼子见一个杀一个。一名3岁幼儿坐在屋前玩耍,鬼子竟也不放过。“鬼子将孩子挑死,举在刺刀上,一路从邻村扛到了土市新村……”。“鬼子的暴行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现今晚上我听到皮靴声,还害怕。程细翠对此愤恨不已,如是向我们动情地诉说。

  在楠市下洞村,日本人将杨天志老人抓来作向导,要他带往太平乡土岗圩。因为他的家人在上大泉村躲日本,原本的路线是下洞-大泉—塔西(黄李)村--神山-红石村,因为这条路线便捷且是黄泥路,利于日本人的军马通过。为了救亲人,于是他故意带着日本兵走另外的线路,即下洞-泉塘村-坦溪村-洪观村-三广-土市新村,过渡后去蒋家、野猪窝去太平的土岗圩。这条路大都是石板路,马在石板路上不好走,延缓了日军行军速度,日本人迁怒于他,把他的两只耳朵割了。老人当时疼得满地打滚,鬼子却哈哈大笑不止。

  程细翠老人回忆,日本人天黑了才进泉塘村,一进村便到处抓人。程鹏翻此时在国军中任营职干部,因是抗战时期,生活十分艰苦,他缺吃少穿,显得十分消瘦,且一生长满疮。他的三哥程吉九是洪观乡乡长,此时他们兄弟均回家与老人家过年。日本人一进到程家不由分说地将他们兄弟强行抓走。后因日本人在广东洛川缴械投降,程等才乘机逃脱。解放前夕,程鹏翻随国军去了台湾。

  白天,有飞机呼啸而过,她当时还不懂事,和玩伴爬上树头看热闹。 “飞机飞得很低,我看得见飞机很大。”见到过日本鬼子扔下的炸弹。

  “鬼子每闯进一个村庄,见人就杀,甚至妇女怀抱里的小孩,都被他们用刺刀挑穿,当做火把点天灯。一位老乡告诉她,他的远房亲戚所在的村子遭到日军扫荡,亲戚仅仅因为眼神中透出不满,当场被割下头颅。

  日军所到之处,见牛杀牛,见鸡杀鸡,楠市沿路铺子被洗劫一空。田间的稻谷被日军一片片割去喂马,一个小集市被鬼子放火烧成灰烬。当时的妇女为了躲避鬼子的侮辱,全在脸上抹了锅灰。但很多人仍然没有躲过被鬼子侮辱的命运,日军还是在村里强奸了多名妇女。”

  值得一提的是:在泉塘村一外地老头(挑夫),因长期饥寒交迫,患了病,在这里走不动了,那天是正好阴天,老人既苦又怕,想跑又跑不动,日本人见他无利用价值,留住他也是个“包袱”,于是残忍地将他沉塘溺死。日本鬼子走后,村里的人才把他的尸体从塘中捞起来埋葬。

  程细翠老人说,日本人过时,开始以为还和国民党一样,只抓壮丁。于是青壮年劳力出去躲藏,妇女老少呆在家中。可日本人一进村,见妇女就强奸、见猪宰猪、见鸡杀鸡,动物的内脏丢得满地都是。

  八年抗战中,日本鬼子窜经蓝山有三次。后来,蓝山的村民就吸取教训,日本人经过时,全村人均外出躲藏。程细翠老人回忆:第二次日军窜经蓝山时,她躲在荊刺里,在上面放些禾草过夜,有的在岩洞内躲藏。因怕惊动日本人,许多人不敢生火做饭,只好转往偏僻的枫木村去煮食,然后将食物悄悄地带回这里。到外面躲了好几天,直到日本鬼子离开,村民才敢回家。

  时间虽然过去72年了,但他对日军在蓝山的暴行仍记忆犹新。(作者:雷统六)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雷统六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5/07/09/99237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