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带着“六个到位”的嘱托,我和电视台一名扶贫队员进驻蓝山县土市乡新安村,敲响了新安村精准扶贫工作第一锣。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一首优美的小诗,一幅绝妙的对联,充分展露了封建官吏们的为民情怀。更何况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方面,更应该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5月12日,召开村支两委座谈,对新安的概貌进行了解。该村有18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1100余人。1234组集居在塔溪河边,60多户,320余人;5至18组散居在百叠岭的北侧,16、17、18组平均海拔500余米,18组是瑶族,村民们大部居住在泥墙房子里面。山上仅通土路,从山的这头可以看见山那头的人,走路相见却要好几个小时。13年,受8.16洪灾影响,山洪进屋,有14户人家受灾;14组辽屋下,15组三亩田,12组牛家岭发生了山体滑坡,部分房屋墙面开裂,成了危房,其中一户人家的房屋地基整体下沉,墙体用石头支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5月13日,对新安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再一次摸排。5月14日,走访了20余户贫困户。
每一位贫困户都让我大开眼界、大为吃惊、大受感动,也大受教育,更让我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70多岁的高冬娥奶奶,双脚不能走路,每天只能坐在门口眺望大山那边的风景;50多岁的何明财,上有80老母,枕边躺着神智不清的妻子,4年前,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小女,不幸遗失;20多岁的刘彬,早年父亲癌症死亡、母亲改嫁,早早辍学、大舌头、智力下降,青春年少便困在家中,又无一技之长,靠姐姐在外打工帖补家用;50多岁的陈石旺,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双目失明的80老母,送水送饭,端屎端尿,虽然家境贫寒,但毫无怨言;更有王玉梅老师,20年如一日带着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守望着新安的幸福梦……
想起一位哲人所说:当一个人没有鞋穿时,还有人竟然连脚都没有了,他应该感到庆幸;当一个人坐轮椅时,还有人竟然长年卧病不起。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虽然条件并不优越,但我们应该知足常乐。同时,我们更应该感恩党,感恩群众。群众才是党的执政之基,群众才是最最可爱的人,群众也才是最最应该得到关心的人。这一次的精准扶贫,小而言之,要为新安做几件实事。大而言之,要明白这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需要,也是全面巩固党执政之基所必须。精准扶贫队队员的肩上担负着千斤之重,我们一定要带着真挚的感情,用最朴素的方式,为群众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帮群众走上全面小康之路。(作者:梁利)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梁利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