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祠堂圩潘家位于永连公路旁。东距郴州、桂阳,南隔广东、沙坪,西往广西桂林,北去宁远九嶷山。潘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九嶷山脉的风景山。骆驼山、尖峰山、狮子山三山连成品字形状,品字形的中间有一天然的龙泉湖。潘家村前有一条神秘的溪沟,四季长流。村里还有历史悠久的落阵庙、五坊祠、点将台、跑马场等。
潘家所处的位置,山中有山,水中有水,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风光旖旎,气候暖和,四季宜人,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原始净土。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溪水、每一座古迹都有它美丽的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道读不透的历史长廊,你走入潘家就如进入迷宫,等待你去破译、去禅悟。
骆驼山
骆驼山,高达百余米,长一公里,此山生来也奇,头小、颈长、背驼。远远望去,就似一只健壮的骆驼向前奔驰。
你沿着崎岖的山道爬上山顶,浓密的原始植物将阳光遮掩,偶尔有一两声怪鸟的叫声,突如其来跑出几只野兔或山鸡、冬毛鼠,令你如走进原始时代,神秘感越来越浓。山上有千年罕见的槐树和楠木,早在1968年,无产阶级革命家许世友将军还曾在此山砍伐一棵楠木做棺材。
山中怪石嶙峋,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岩洞。其中有千古流传的百花洞、百云洞、老虎洞、竹鸡岩等。
百花洞有数处可出入。内有三层:第一层宽达数百平方米;第二层,长达三百米、宽达百余米;第三层,通往村子的公祠后面。每层岩洞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石林、令你如返原始森林,给你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虽是盛夏,洞内仍然是沁凉沁凉,这天然的氧不能不叫人深吸几口,把都市的废气、生活中的怨气一齐吐出来,换个神清气爽。
白云洞雄伟壮观,洞里可驻数千人。洞里有条阴河,一年四季流水潺潺,可供数千人饮用。
传说,南宋末代皇帝的儿女赵金龙、赵金凤兄妹二人,携带玉玺逃难来到我蓝山荆竹,最后在白云洞驻扎多年。洞口巧设石门及防御工事。山顶建有两寨,分别西寨和东寨。站在山顶,山下的风景尽收眼底。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两寨相互映照,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至今,遗址犹存。
最近还找到了当时女兵用的剪刀、古剑等遗物。这些古迹,更进一步证实上述传说的真实性。
骆驼山300百米处有座青龙山,山中有狮马岩、青龙洞。
狮马岩的洞边立有钟乳石,一钟乳石像狮,一钟乳石像马,形象十分逼真,活灵活现,故称狮马岩石。
青龙洞内,钟乳石形成的双龙戏珠的图案,看后令人拍案叫绝,置身在另一个世界,让你感觉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五千年。
尖峰山
尖峰山如削掉一样,直势,脚大,顶尖,高于骆驼山。从山下仰目往山顶望去,尖峰山如竹笋插云霄,山中树林青翠欲滴,溪水淙淙流淌。尖峰山的半山腰有一钟石岩,有两个长形石头,头小肚大,一长一短,倒挂在山腰,离山腰路面不过三、四十公分,用石块稍击之,短的钟石岩发出 “叮叮——叮叮” 的声音,长的钟石岩发出的声音又是:“咚,咚——”音质清脆响亮,呈金属声,音传数里。
钟石岩的下面有三穴坟墓。
据说是李闯王兵败之时,家人如惊弓之鸟,四处逃窜。他的小妃子带着两位随从,逃难来到祠市潘家福星寺住了下来。她稍知医术,乐善好施,当地的人民有病总找李闯王的小妃子医治。李闯王的小妃子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的老百姓医病,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病人,当地的村民都尊称她为菩萨星。
几十年过去了,李闯王的小妃子由年轻美貌的少女变成皱纹满面的老太婆。她年迈体衰,重病在身,预料到自己不久就会离开人世,她把两位随从叫到床边,有气无力地对他们说:“我这个朽木就要去了,我死后请你们把我埋在尖峰山的钟石岩下。尖峰山高耸如云,把我葬在钟石岩下,能站得高,看得远,可以看见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又可以再听见我生前每天听到的钟石声。”说完,她从身上把平时节余下来的银两拿出来交与两个随从,说:“你俩与我缘分到今为止,你俩好自为之,各找生活,慈善为本,谨记,谨记。”言毕,双目一合仙逝了。
两个随从哭呀哭,从日出哭到日落,又从日落哭到日出,最后哭死在李闯王小妃子的坟前。后来,当地的人民把这两个随从也埋在了李闯王小妃子两侧,现在三坟仍俱在。
狮子山
狮子山,两个石头突出,似一双眼睛,两石的中央,有一石探出似鼻梁。整个山峦,像一头雄狮,故称狮子山。
狮子山左侧的怪石上有一岿然屹立的巨石,貌似公鸡,故取名为石鸡,山中有白马洞、无底洞、穿水洞,进入洞中有入仙境之感。
白马洞下面原有一庞大的东南观,据说有大雄宝殿、厢房等,观里有70多个和尚,甚是壮观。
东南观的东西两侧各有游鱼可数的清泉,供东南观饮用观赏。
白马洞,洞口呈“人”字形,洞的左边耸立的巨石板上,书写着苍劲有力的“丹霞洞天”四个大字,左上部有龙泉行序300来字,下面刻有30公分不出头的魏碑字,序言的左下方有一首平仄式的七言绝句。
白马洞内还逼真的石马,其间曾有金鸡叫、白马跳的传说。
金鸡叫、白马跳的传说
白马与金鸡原来是结义的拜把兄弟。一天兄弟两人闲谈,感到在这个地方久了,因每天的食量极大,久而久之,会影响当地农民的生活,一致认为要找个良策,既不影响当地人民,又要解决兄弟间的温饱问题。说来说去,还是白马献计道:“我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倘若到广东去寻找食物,我自己吃饱后,再把大捆大捆的粮食背回来,这不是两全其美的良策吗?”金鸡一听连声道:“好。”金鸡深思一会又发话道:“既然这样,不能鲁莽行事,我的想法是要约定一个时间,即我叫三次,每次连叫三声,第一次叫你准备好驼运,第二次叫你行事,第三次叫你一定要回到洞中,我叫三次后,天就亮了,所以你千万不要耽误。”
傍晚,白马抖擞精神,奋起四蹄,风驰电掣般地来到广东,奔向田间。他的身躯接触到沉甸甸的稻穗,便放开肚皮,吃得饱饱的,随后又麻利地驼了几大捆稻穗掉头就跑。这时鸡第一次叫了,他继续飞跑,刚过了南风坳,鸡第二次又叫了,弄得白马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跑到蓝山的富阳头,已是精疲力竭,于是卸下大部分稻穗,只将少部分稻穗驮回洞中。
第二早晨,富阳头的人民见路旁有一大堆的谷穗,纷纷搬回家,一连几秋都是如此,富阳头的人们慢慢地富裕起来了,因而富阳头的村名由此得名。
再说广东连州一带的农民对于有种无收,造成严重饥荒这种现状,老百姓只好求神,祭拜天地来保护。此事惊动了山神土地,便将实情奏上天庭,玉帝闻知大怒,立即派天兵天将追至白马洞内,将白马就地斩首。把马头提到上天庭复命,所以洞中的白马无头。
金鸡叫、白马跳的传说由此而得。
龙泉湖
骆驼山、尖峰山、狮子山,三山连成品字形状。品字形状下的水从一个石头上面流出,此石生来也怪,好像是从嘴里伸出来的舌头似的,架在水面上,有称龙舌滴水,故又称龙泉湖。龙泉湖的面积约六、七亩左右,山上的原始森林四季长青,映照着湖水,青山绿水,美不胜收。当年赵金龙的数千名子弟兵,一到夏秋天,每日不下千人在这湖中沐浴。一日正在沐浴的越金龙,忽觉一阵桂花芬香扑鼻,顿感心旷神怡,忘记自己是在沐浴,随即诗赞曰:龙泉湖水映三山,日照碧波放奇涟,鸳鸯相嬉湖中游,更闻岸上桂花香。
跑马场
跑马场,是在祠堂圩潘家的营福坪村。
此地天然屏障,四面环山,营福坪村近邻的竹下村,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明末时期,有一位年轻人,年方十六,上无兄,下无弟,双亲早亡。衣食无靠,求借无门,乡亲们也无法相帮,甚为凄凉。无奈的他,只好听天由命,走出竹下村,到外面去闯荡。他出来以后,走了不知多少日,来到一座大山脚下,见前面坐着一白发老者,忙上前问道:“请问前辈,这是什么地方?”老者见来人仪表非凡,是一个习武的好材料,回话道:“小兄弟姓什名谁,前往何处?”
“小可姓成名大贵,自己也不知道往何处是好,只是信步而行。”
老者道:“我看你有习武的根基,跟我上山习武好么?”
大贵满心欢喜,立即跪下三叩头拜老者为师。三年后,武功大成。一日,师傅叫大贵来到身边,道:“徒儿,你武功大成可以下山闯江湖了。”
大贵忙抱拳跪下道:“徒儿蒙恩师教诲,铭刻肺腑,只是尚未请教恩师大名。”
“不必多问,快下山去吧,今日正是你立功的好机会,快走。”
大贵收拾行装,洒泪拜别。下得山来往前直奔,行至下午时分,这时为皇上七十大寿送礼的老丞相押运的满载金银珠宝大车,正遇响马劫车。大贵一见飞跑过去,一个箭步插入枪锏中心,使出平身力气,战了几个回合,把响马打退。老丞相便把路上所遇之事一一上奏,皇上龙颜大悦,封他为侍郎官,赏白银三千两黄金二锭。
三年后,大贵回乡探望乡亲,带领兵丁数十人,在少年时经常玩的跑马场上,驻扎下来。竹下村的人民见他为官返乡不进村,也就无法接待他。大贵误认为乡亲们看不起他。大贵一狠心,把准备分给乡亲们的银子埋在地下,写上窖书藏入山洞,书曰:“砠对砠,坳对坳,银子十八窖,窖窖十八块,每块八两重,想要得此宝,详情书中告。”又把以上数字用木棍写在坪地上,带领士兵返京不提。
这时村民见官兵上路已久,过去一看才知实情。窖书之言人人知,吟吟不忘,流传至今。
落阵庙
明末清初,宋朝皇帝的第十七代子孙赵金龙驻祠堂圩潘家时有起义兵数千,曾在落阵庙点过将。当时的赵金龙得到皇朝运粮经过此处的消息,随即点将调兵四面埋伏,其运粮兵海龙、马勇二将被赵金龙杀得大败,中箭落马,众官兵见主将落马,急冲上前来扶着二将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逃。
赵金龙便将夺来的粮草分给当地的饥民,故落阵庙的芳名流传至今。
却说海、马二将逃出战场,步行半里许,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停下脚步就再也走不动了。故死于此地,就地埋葬。因当官的步行,停脚即死,故有官步脚之名,流传至今。
赵金龙从骆驼山白云洞出发,在落阵庙点将布阵,战死海、马二将。潘家属祠堂圩境内,故又有金龙出大洞,海马归祠堂之名,至今落阵庙还遗留在原址。
落阵庙,明末改修为戏台,在当时的社会,四面八方的富户及爱好戏曲的人们于新年之际,纷纷前来看戏,欣赏曲艺。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吴开嫦
编辑:李宗凯
本文为蓝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