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一江清水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2012-12-04 08:40:09
新蓝山
—分享—

  饮用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源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为全面了解全县饮用水源的规划、保护和饮用水源的水质情况,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1月30日,县人大常委会以“饮用水源保护情况”为课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一、饮用水源状况

  1.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都匀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为都匀市茶园水库,该水库是都匀市市区防洪兼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茶园水库位于都匀市北郊剑江河(或称马尾河)主流谷江河上游段,距市区约17千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42.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2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6立方米/秒,5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794.00立方米/秒,设计洪水容量3053万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输砂量2.77万吨;水库系年调节水库,总库容19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150万立方米,供水库容730万立方米,死库容140万立方米;水库回水长度:正常水位时4.5千米,洪水期水位时5.0千米;水库大坝为砼砌石拱坝,坝顶高程856.00米,防浪墙顶高程857.00米,坝高47.50米,坝顶长度242.80米。

  都匀市茶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饮用水集中式取水点为中心,划分为禁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证区。

  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分析

  由于对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活动,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村镇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之村镇生活污水和旅游业产生的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等因素,造成了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而当今的污染已出现从城市扩散到农村,从点源发展到面源的趋势,农村面源污染呈现日趋严重的情况,农村所生产的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秸秆、农膜、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因子,其形成的污染来源广泛,治理难度较大,已经威胁到中心城区的饮水安全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的生态安全、饮水安全。

  3.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情况

  目前,流域区内尚无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源是来自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淋滤污水、畜禽养殖粪便,以及农业耕作施用化肥和农药流失的污染物等。调查统计结果,流域区现有地5175亩,生活排污总人数约3.9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0.64万人;旅游业旅客约3.33万人(流动客按固定客3:1计)。区内的7个村共有畜禽养殖户8家,所养牛、马、羊、猪、鸡、鸭、鹅和兔子等总数为15052只或头。年生活与农业排污总量为:CODCr1122.19吨/年、BOD5923.81吨/年、TP39.13吨/年、TN159.97吨/年(其中NH3-N 115.80吨/年)、K+0.002吨/年,对饮用水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应采取由效措施加以控制。

  4.饮用水源环境质量现状

  从我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近十年来每月对茶园水库水质进行监测的情况来看,茶园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虽然个别指标有极少次的招标,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茶园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仍处于良好状态。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从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虽然我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总体而言,水质尚好,均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水体标准,市民的饮水安全是有保障的。然而,如果对存在的问题不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水质必将逐步受到影响,甚至于恶化,市民的饮水安全也将失去保障。所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开发建筑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规定,防止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定期执法检查机制,仔细排查饮用水源地及其流域环境安全隐患。除定期例行检查外,还要多搞不定期突击式检查。

  2.对都匀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一级水源保护区原则上拆除所有与水源无关的建筑物,用地进行植被修复,水土保持,改造为水源涵养林,改造保护区内林、灌、草生态系统。

  3.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生活污染源进行治理,主要是村镇的居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治理工程包括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建立废物沼气化工程对生活垃圾以及畜禽养殖生产的废物进行沼气化,有效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在中、远期,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进一步保障水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主要村镇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可以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原则,通过生态和生物治污建设为主,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处理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和保护饮用水源水质。保证农村人口和畜禽散养污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有效进行污染总量限定;在近期治理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实现综合控制。

  4.对农村非点源污染进行控制,在保护区内规划实施以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使用量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减少因施用农用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例如,加大对土壤特性、作物养分利用情况的研究,增强施肥的针对性,在雨季提倡氮肥的少量、多次施用。同时,为有效禁止滥施氮肥,防治硝酸盐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各地应专门组织专家,根据都匀市的气候、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制定适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施肥标准。

  5.认真解决处理好旅游业污染问题。首先要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内“农家乐”及其他餐饮娱乐企业的数量。其次,对现有的“农家乐”以及其他餐饮娱乐企业要加强管理,要求其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收集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第三,市、乡几级政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协调处理好库区移民安置、补偿问题及其他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引导和扶持他们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其他产业,以减少饮食娱乐业对水源的污染。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应考虑将核心区农户移出库区,以减轻耕地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茶园水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生态农业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6.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群众环保意识。保护饮用水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议市属新闻媒体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辟相关的栏目,加大对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高周边村民或游客自觉爱护水源的意识。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环境保护周等时机,向广大市民及饮用水源地周边群众介绍有关水源保护的知识,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风尚。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市民代表到水源地参观考察,形成全民共同关注饮水安全,参与保护饮用水源的良好格局。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2/12/04/99451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