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舜帝南巡踪迹游览区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2011-10-24 09:16:08
新蓝山
—分享—

  

 

  舜帝在南巡“苍梧之地”(湘南永州)一带)时,不幸驾崩,葬于九嶷,是为零陵。永州也因此被称为“零陵故郡”。

  由于舜帝的苍梧之行,千百年来,蓝山县人民的心中,就一直传说着舜帝的动人故事。在宁远、蓝山交界,以九嶷山主峰三分石主要为中心的数百里山区,存在着一个“舜文化圈”,其内容主要以舜帝南巡的传说以及一些遗迹组成。作为传说中舜帝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蓝山西部、南部山区,舜帝的故事仍广为流传,许多遗迹至今未被完全湮没。

  舜帝的传说,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舜帝南巡故事,另一类是舜帝驾崩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的故事。

  据说舜帝南巡,其目的是传播道德,教化土著居民。现在的蓝山县所城、大麻、紫良、汇源、荆竹一带山区是传说中舜帝主要活动区域,古时这一带还被称为“舜乡”或“舜嶷乡”;现在,一些与舜帝有关的地名仍沿用下来,如:舜水、舜岩、舜庙、舜源、望嶷亭等等。舜水发源于蓝山县所城镇大麻乡办事处的人形岭,主峰海拨1199米,其因主峰站立如人,故名“人形岭”。‘其北部山麓,生长着成片的莽莽苍苍的竹林,是蓝山县主要的竹产地之一。一道清溪自茫茫竹林中蜿蜒流出,流经大麻、所城、塔峰,沿途汇合了多股溪水,至火田渡方与“俊水”(源于毛俊镇尚屏)汇合,这就是舜水,是县内主要河流之一。被称之为“舜水”的这一这段所流经的地区,正是传说中舜帝的主要活动区之一。

  舜岩位于所城镇岩口村。岩口村村后,有一座类似“睡美人”的石山,山脚围绕着一小片茂密丛林。一道小溪自山脚丛林中潺潺流出,滋润周围成片良田。沿溪而上,直到离山脚不过二十米的地方.才能发这个十分隐秘的舜岩的洞口。舜岩为一石灰岩溶洞。洞口树木葱笼,怪石纵横,十分隐蔽;洞内开阔,迎面可见一层层“仙人梯田”,拾级而下,可见一暗河自溶洞深处流出,水清流急,沿暗河直上,穿过几个窄小的通道,还有三层大“厅”,厅内天然生成石人石桌石椅,令人叹为惊奇。据说舜帝南巡时曾在这里休息打尖。洞口最高处有一椅状平石,光滑平坦,可坐可卧,就是舜帝坐过的地方,当地人称为“龙椅”,洞顶石壁上还残留着古时文人墨客一些诗文雕刻,其中最醒目的是“舜岩”两个斗大的字。

  舜庙位于所城镇良村白田江,离舜岩直线距离不到四里路。良村位于一片较为宽阔的田畴之中,古代的挑盐大道正好经过这里。舜帝庙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座东朝西,面向九疑。庙虽不大,但从门窗、门框、屋檐以及部分条石的装饰来看,整个建筑的修建还是很精美的。据老辈人说,过去庙里香火旺盛着。庙前有块大石板,石面平整光滑,显然常常有人坐卧。据说当年舜帝南巡经过此地,天已全黑,又饿又累,找不到留宿人家(那时当然还没有良村),只好在这荒野中的石板上睡了一夜。由于这是帝王睡过的石板,所以一直干干净净,蚁虫不敢侵,即使是普通人,哪怕在蚊虫成堆的夏夜,人坐上这块石板,蚊虫也不敢咬。可惜现在的舜庙已衰落得差不多了,不但这部分房舍被村民居住,有的房屋还圈着牲口,就连那块“神石”也面目全非,无半点“神气”了。

  望嶷亭位于所城镇的黄泥铺村南端,其独特的建筑特别容易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说是亭,其实也是一座古老的风雨桥,桥板和桥栏均木制,亭身却是青砖青瓦;桥下水声潺潺,桥上青瓦飞挑,桥上为亭,亭中有桥。穿亭而出,二十米外的山坡上建有一祠,名陂阁庙,该祠小巧玲珑,出门朝北,正门却向西。舜水正好从门前淙淙流过,望嶷亭的妙处在于它的恰到好处的位置。到过蓝山的人,大约都想一睹“九嶷山上白云飞”风采,可是因为有群山遮挡,蓝山境内第二高峰、著名的九嶷山主峰三分石总是难得一见,使人心中不免产生一丝遗憾。但如果你来到望嶷亭,不论是站在亭中还是寺门口,你向西一望,你会惊奇的发现,总被大山遮挡着的九嶷山主峰三分石,正亭亭玉立于万山之巅,穿过两座大山的空隙向你微笑。据说当年舜帝就是从这里走向九疑山。后来他的两个妃子,也在这里伫望九嶷,然后毅然从这里上九嶷山,寻觅舜帝的影踪。

  三分石是蓝山境内第二高峰,海拨1805米,仅次于界岭(海拨1825米),是九嶷山主峰。它其实是三块巨大的花岗石、相拥相抱,直冲云霄,既有亭亭玉立的秀宛之气,又具顶天立地的豪壮之风。三分石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说三分石每日都要向上长三分,天帝害怕它戮破了天,每年都要派雷神将峰顶打去一段。还有一说,三分石其实是三块大石相拥而成,三块石间流下三股溪水,瀑布飞空,恰好将山峰分成三份,故曰三分石。三股溪水中,两股流向潇水,一股汇入舜水后流入舂陵江,最后在衡阳境内汇入湘江。

  关于舜帝之死因,多种传说中都有半隐半晦。据解放前蓝山县志的记载,由于信息不通,舜帝南巡的意图被当地土著误解,在一个叫荆竹(蓝山共有两处称为“荆竹”,一个是荆竹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叫“荆竹寨”;另一个是汇源瑶族乡的荆竹坪村)的地方,舜帝不幸被竹制毒箭射中。舜帝被部下抬着撤退,途中不幸驾崩,葬于现在荆竹瑶族乡蒲林村附近,这一带一直都有“荆竹扫墓”的传说,说是由于当地毛竹愧于竹箭射舜,于是在舜帝墓葬地周围都长满郁郁苍苍的毛竹,守卫着舜陵;每当轻风吹过竹尾轻扫舜帝幕,使墓地长期保持干净。荆竹扫墓的具体地点,现在已无法确指。而同样是愧于射伤舜帝,舜帝受伤的荆竹坪,周围数里地方至今不长毛竹。

  与舜帝有关的古迹还有两座古庙。据说舜帝有两员爱将,一曰夔,一曰龙,在舜帝后,两人自惭护主无力,待舜帝安葬后,自决殉主,分别被人安葬在九嶷山脚下。后人为纪念他们之忠诚,在其葬地各建一庙。一曰“夔庙”,地点在现在的竹管寺镇上丰头村附近,五十年代修建“红旗水库”时已堙没;一曰“龙庙”,又叫“都龙庙”,地点在现在的塔峰镇,庙址尚在,而庙房已毁。两庙都曾塑有塑像,解放前香火一直都很盛,都龙庙还曾是县内佛事最兴盛的庙宇之一。两个庙合称为“夔龙古庙”,曾是蓝山“八景”之一。

  再说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听说舜帝驾崩于苍梧之野,非常悲痛,跨长江,过洞庭,千里寻夫,一直到了蓝山境内。在县城塔峰镇东南,有一座秀丽的山峰,诸峰重重叠叠,如石榴花瓣逐层开放,所以叫石榴花岭。山上曾建有“皇英故祠”,也是蓝山“八景”之一;现在庙毁碑裂已完全颓圮。祠后山上有一巨石,光滑如镜,传说二妃曾在这一带停留休息,忽然听说舜帝的消息,匆忙梳妆后就离开了,连镜子都没来得及带走,这块大石就是二妃留下的镜子,这一带就叫梳妆台。

  因听说舜帝被葬在高山之上,二妃沿舜水一直向上走,走到所城望嶷亭处,远远地望见了高高的九嶷山主峰三分石,于是一直走到三分石下,四下张望。可惜崇山峻岭,舜帝究竟葬在何处?二妃于是根据“舜帝葬于高山”的说法逐个数着高山推测,共数出九座最高的山峰,九座山峰都云缠雾绕,瑞气蒸腾,都被疑为舜帝安葬之处,是为“九疑”,后来演化为“九嶷”,这就是“九嶷山”这个名字的来历。当然,这里的“九”应该只是概数,极言其多而已。因为蓝山处于南岭山系,境内海拨在1000米上的山峰共有258座,三分石也只是第二高峰。

  由于二妃心中悲痛,边走边哭,泪水洒了一路。洒在竹子上,在竹杆上形成许多斑点,于是有了“斑竹”,斑竹又称“泪竹”,是九嶷山一带特有的产物。斑竹共有两类:一类斑痕像水滴,传说是二妃眼泪洒成的,叫“泪痕斑”;另一类斑痕像指掌痕,传说是二妃手持竹杆时留下的痕迹,叫“掌纹斑”。现在斑竹的主要产区均在蓝山县境内,泪痕斑竹产于三分石下的蓝山县板塘自然保护区一带(属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而掌纹斑竹则产于荆竹瑶族乡蒲林村一带。由于保护不力,目前泪竹资源被毁严重。1980年,九嶷学院创始人、著名教育家乐天宇曾两度从蓝山境内深入三分石一带考察泪竹资源,对泪竹被毁深感痛心,说:“六十年代做轿杠,七十年代做帐杆,八十年代做钓杆,九十年代做笔杆。”

  舜帝南巡,对蓝山文明的进步和历史文化的奠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舜德遗风,将永为蓝山人民所传记。

来源:红网蓝山站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1/10/24/99523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