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蓝山县旅游发展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杨建军 编辑:李宗凯 2011-10-18 22:38:54
新蓝山
—分享—

  蓝山毗邻广东连州市,位居湖南南大门,靠近粤港澳,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境内人文景观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民风民俗独特,自然风光秀美。蓝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古城、滨溪和虎溪三个明清古村群落享誉湘南;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塔下寺是旧时永州三大佛教圣地之一;神秘古老的度戒、还盘王愿、上刀山、下火海、坐歌堂等瑶族原初文化至今仍然保留完整,是研究道教文化的“活化石”。蓝山还是舜帝南巡过化之地,舜文化源远流长,舜水、舜庙、南风坳等以其踪迹命名的山水人文景点不胜枚举。

  一、蓝山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近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旅游局和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龙湾三蓝生态园和南海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开发建成,蓝山旅游产业从无到有,蓄势待发,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2005年与2010年相比,蓝山县地方生产总值由20.6亿元增加到46.15亿元,年均递增14.3%;财政总收入由1.1亿元增加到2.49亿元,年均递增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86亿元增加到15.97亿元,年均递增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78元增加到14682元,年均递增14.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50元增加到6043元,年均递增13.9%。经济发展趋势喜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日益增加,为蓝山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竹管寺横江砠出土的石斧、石凿、石箭和陶片等文物证明,早在夏商前,蓝山县境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南朝骈文作家江淹、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等文人骚客,均在此留下过往足迹和诗赋文章。蓝山是革命老区县,周恩来、刘伯承等开国功勋率红军长征途经蓝山,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蓝山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众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留下的众多名胜古迹,造就了蓝山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区位优越,交通通讯便利

  蓝山县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桂林、永州、衡阳、郴州、清远的中心位置,即湘南、粤北、桂西大旅游圈的中心点,距连州地下河、宁远九嶷山、桂林旅游名城及北边的郴州风景区都在2小时车程之内,是郴州—桂林,永州—清远两条旅游线路的交汇点。交通体系发达,三条省道322、314、216交汇相通,永连二级公路穿越南北,已动工兴建的厦蓉、二广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全县所有15个乡镇、83%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移动通讯发展迅猛,各乡镇都建有中继站,信号覆盖全县,信息交流方便快捷。

  (三)资源独特,开发潜力巨大

  蓝山是位于九嶷山东南麓,一座美丽的山城,因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而得名。有美丽旖旎的湘江源,有远古留下的舜帝古迹,有千年前的古县城遗址,有饱经沧桑的商贸古道,有充满神韵色彩的古村院落,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的千年古刹塔下寺……蓝山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八大菜系中的湘菜和粤菜荟萃于此,交相辉映。旅游产品久负盛名,深受游客的青睐。具有1400多年酿造历史的蓝山黑糊酒以其酿制独特、味美醇香享誉国内外,在中国·湖南第九届(国际)农博会上,蓝山金牛黑糊酒荣膺金奖。蓝山黄花梨、翠冠梨等优质水果成为蓝山县外销水果品牌;新圩辣椒王、蓝山油茶、瑶家冬至肉腊、小籽花生、楠市面条等农产品独具特色,成为走亲访友的赠礼佳品。

  (四)工业强劲,客源市场广阔

  蓝山工业经济十分发达,九十年代有“北邵东,南蓝山”之称。“蓝山石材”风靡大江南北,“蓝山运输大军”奔驰辽阔神州,“蓝山竹木”享誉沿海各地,“蓝山烤烟”被争先订购,“蓝山小水电开发”成为股份制电站建设的榜样。近几年来,蓝山以边贸开发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劳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成为湖南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以毛织加工贸易为主的“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是全国第三大毛织基地。来蓝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已达8万人规模,是蓝山县城本地常住人口的近3倍。蓝山民营经济发达,藏富于民,就地短期、出外中长期旅游成为可能。蓝山县南下广州仅320公里,可以朝至夕归,在珠三角经济圈的幅射范围内,同时又位于九嶷山风景名胜区辐射范围内,客源广而多。

  (五)设施齐全,接待能力较强

  县内有春秋、华夏、中铁3家旅行服务机构,目前,全县开通了20余条精品组团旅游线路,每年组团或结伙外出旅游达5万余人次。宾馆酒店、早茶夜市、娱乐休闲等服务行业发展迅猛,生意火爆,全县现有宾馆酒店100余家,每日可接待近万人。投资近亿元,高19层的标志性建筑——南海国际大酒店正在申报四星级宾馆,接待档次将大幅提升。供销、仰东、实惠多等大型购物超市和“蓝山”、“名优”等土特产店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购物场所。

  二、蓝山县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旅游发展意识不强

  当前,旅游行业已从单一的旅游观光产品竞争的阶段进入到旅游服务与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旅游体验与质量的好坏的竞争阶段。湖南省内乃至周边省市其它地区都在积极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当作龙头产业或者新兴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这在无形中对蓝山县的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竞争压力。蓝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深厚,但很长一段时间来,蓝山对发展工业热情很高,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准确认识,另一方面对县情了解不够,片面认为蓝山景点杂而散,资源禀赋低,参与性较差,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景区开发滞后

  蓝山县旅游景点禀赋高,开发潜力巨大,但是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知名度低,大部分旅游资源都还没有进行实质开发。龙湾度假村虽然已被评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但是由于结构单一、规模不大,旅游开发层次低,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客观上抑制了游客消费,导致综合效益不高。蓝山国家森林公园虽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是由于景区基础设施薄弱,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三)旅游景点保护不够

  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提升地方旅游形象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景区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浪费。蓝山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都面临着保护的挑战。由于对旅游景点疏于管理,群众保护意识又不强,万年桥挑盐古道、舜帝遗迹、滨溪古村落等人文景点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而在一些国家森林公园内违章建房、乱砍乱伐等行为屡禁不止。此外,全县至今未编制旅游总体规划,也未出台关于加强旅游景点(区)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导致县内景点和文物古迹保护压力大。

  (四)旅游资金投入不足

  重视城市及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而我县一直是重工业轻旅游业,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的资金投入非常少,这严重制约着蓝山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投入支持,蓝山县一些有潜力已经开发的景点,如龙湾生态休闲农庄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三、蓝山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旅游业被誉为一业带百业的“朝阳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途、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不仅进入我国国民经济序列,而且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

  通过“十一五”的发展,湖南省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强省的跨越。未来5年,湖南省旅游业将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战略机遇期。永州市提出了建设“十个十”工程的战略,把发展旅游业提高到一个新的经济战略高度。全省旅游业高歌猛进迅速发展,对蓝山来说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蓝山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制定规划,加大旅游投入和区域合作,抓住旅游大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政府主导,掌握旅游发展方向

  旅游业是综合产业,关联度强,涉及行业、部门多,仅仅依靠旅游部门单打独斗难成大器,旅游业的成熟与发展,先期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当前,蓝山县旅游业的发展仍然要走政府主导的路子。政府主导首先体现在科学决策上,必须树立大旅游业、大产业的理念,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起来。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每年开会研究旅游工作应不低于两次,并建立一只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培育和壮大旅游业。

  (二)准确定位,制定旅游总体规划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要聘请优秀团队和专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蓝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短、中、长远的发展目标,实现旅游业科学有序发展。以“依托九嶷山,融入珠三角”定位,根据景区景点分布情况及特点,突出重点,突出主题,突出特色,挖掘内涵,重点做好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湘江源、板塘天池、香炉石)和塔下寺等景点的开发建设,以点带面推进蓝山旅游快速发展。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九嶷山舜文化圈,做好做活山水和舜文化结合文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把蓝山建设成为湘粤桂大旅游圈的生态旅游中点站和泛珠三角地区的生态休闲后花园。

  (三)广泛宣传,提高旅游保护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促销活动,在电视台、网站开辟旅游宣传专栏,加大对本县旅游资源和文化的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营造关心旅游、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景点(区)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建设中来,让居民意识到发展旅游业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北京大学学者陈义勇等人提出湘江源头在蓝山紫良乡的论证,应广泛宣传,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湘江源头的保护意识。

  (四)夯实基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不断改善景区景点的路、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加强各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搞好交通运输、商品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建设,促进旅游产业链“吃、住、行、游、购、娱”关联发展。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规范服务接待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全县旅游整体接待能力。

  (五)抓好项目,促进旅游深度开发

  加大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力度,在增强景区吸引力上下功夫,在开发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性和实践性,对旅游资源要坚持边保护边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做到协调发展,同步推进。以黑糊酒、油茶等土特产为重点开发一批文化含量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逐步增加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六)积极推介,打造蓝山旅游品牌

  积极参加和开展一系列旅游宣传推进促销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蓝山旅游宣传口号,在主要干道制作树立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旅游主题宣传牌,以提高蓝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周强书记实施把湖南母亲河——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战略目标为契机,积极推动“湘江源头在蓝山”正名工作,争取将蓝山纳入湘江整体旅游开发范畴。围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这两个主题做好文章,策划举办 “循舜帝足迹,探湘江源头”学术研讨会、自驾游和“中国·蓝山油茶美食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活动。

  (七)出台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结合蓝山实际,出台符合本县实际的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对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旅游项目,可以按照“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建立项目责任制,围绕项目落户、资金到位、开工建设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项目跟踪落实机制。

  (八)注重挖掘,做好文化旅游结合文章

  蓝山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瑶族传统文化标本”,基于积淀丰富的人文、历史、宗教、歌舞、饮食、服饰、建筑等文化资源优势,应对全县瑶族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保护,积极为文化与旅游结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将民俗文化、舜文化与自然山水文化相结合,集中体现以汇源瑶族度戒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原汁、原味、原生态文化,打造亮点。(作者:杨建军)

来源:红网蓝山站

作者:杨建军

编辑:李宗凯

本文链接:http://www.lsxw.org.cn/content/2011/10/18/99523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蓝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