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今日女报/凤网特约记者 李先志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瑶族乡友爱村,是一个位于湘江源头的小山村,很容易被人遗忘;但在2015年元旦新年来临之际,村民自编自导的“乡村春晚”,却引来了众多小有成就的艺术人才倾情演出。原来,他们都是从这个村里走出来的。一时间,这个小山村被人们誉为瑶山深处的“艺术村”。
小山村办“村晚”,引来3000多观众
今年74岁的邓满竹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村里会办一场吸引县内外3000余人观众的晚会。她清楚地记得,2014年12月30日晚上,光是在村里吃晚饭的观众就有106桌,村里的山坳里到处都停满了各色小轿车。这些人都是冲着她孙子邓忠云、盘海英他们策划的“湘源瑶情,小村有爱——2015年友爱村村晚”来的。
为搞好这场晚会,村里男女老少300多人一齐上阵,就连在外打工经商的村民,都放下手中活或生意,回来帮忙,义务出工出力。
在离举办晚会还有20来天时,永州蓝山湘江源友爱村《村晚宣传片》就在永州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转疯了。这让友爱村的人始料不及。他们没想到这场还没有成形的“村晚”居然引来这么多关注的目光,像一枚“炸弹”扔在了永州人心里。
村支书周连友告诉记者:“学别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做自己,有50%成功的可能。我们要搞就搞原生态的,而且既然这事已经说出去了,还有那么多人在看,那就要搞好点!”
村支书的话明朗而简单。很快,村里在开了一个讨论会以后,搭建村晚舞台这件“最难”的事就提前开工了。在搭建舞台时,当地的天气已经变得很冷,但大家每天都是自发起大早,然后扛树、挖桩、量尺寸……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办“村晚”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又弄这么大的阵势,大家在搭建舞台时,难免有些分歧和争执。“大家的争执都是为了如何让观众看得舒服!”村支书周连友说。
在节目的创作上,他们立足湘江源这片热土,重点推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本土性的舞蹈和歌曲节目,用艺术反映村民劳动和生活现实,对原生态的民风民俗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加工,同时还要依托返乡人员带来的“外来文化”,将富有特色的创新表演内容融入到“村晚”中,既展现本土人才的“看家本领”,又展现外出人员的“回归文化”。
于是,村里走出去的“舞蹈精灵”盘海英回来了。她是湖南省青联常委、远东国际体育舞协湖南副会长,同时是国际标准舞国际评委。她早早回到家乡来协调,因为第一个开场节目是由她来完成的。
人称“舞蹈版凤凰传奇”的玉玲珑组合回来了。这对金童玉女凭借自创的一系列高难度空中舞蹈动作声名鹊起,成为央视CCTV-3《黄金100秒》冠军,并让李连杰为他们点赞。
与林心如合作过的“瑜伽仙女”周玲芳、精通各类舞种的编舞达人李青、体育舞蹈国际级教师及裁判潘海玉、参演过音乐剧《狮子王》和歌剧《我心飞翔》的盘海兰等在外打拼的山村游子都表示愿意回来。
因此,2014年12月30日友爱村村民自编自导的“湘源瑶情,小村有爱——2015年友爱村村晚”,让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僻远山村很好的火了一把。
友爱村人大多能歌善舞
一个小小的村庄为何会出这么多艺术人才呢?或许跟这个村子的人们大多能歌善舞有关。
友爱村的人都是瑶族,他们都喜欢唱歌,每逢过年过节、农闲或办喜事时,男女老少都会围坐在一起举行“歌堂”对唱。而且瑶歌题材内容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和劳动生产以及爱情生活等无所不包。
采访当中,兴奋的邓满竹老人开口就唱:“日头过岭又过岭,日头过天又过天,只见后生年年老,不见老人转后生。”她说,这首歌是表示岁月不饶人,人总是一天天老去,所以要珍惜年轻时的美好生活。
而在唱到表示爱情的瑶歌时,今年70岁的邓三姣老人接过了唱腔:“隔河看见人撑伞,伞顶珍珠十二行,男似珍珠女似伞,珍珠伞底好成双。”
邓三姣一唱完,一旁年满82岁的杨吉凤老人抢了唱腔。她唱的是:“荆竹出了友爱村,共产党领导我们翻了身,以前都是困难户,如今日子好如天……”
但真正走出友爱村,走出瑶山的第一人却是今年58岁的周连旺。他说,瑶歌的曲调多样。首先,瑶族民歌有单声部、二声部和多声部之分。其次,瑶族的吹奏乐,主要有“唢呐”和“啦利”两种,其中唢呐的曲调多达20多种。另外,瑶族的打击乐以“长鼓”、“铜鼓”和“陶鼓”为最流行,而且,瑶族击鼓往往与舞蹈有关,仅是长鼓舞的动作,就达72套之多。“我是在家乡的歌声中‘泡’大的,而且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位老师相中,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周连旺所说的这个“偶然机会”,是在1971年。那时,他14岁,长得英俊,又能唱会跳,当时下放到蓝山文化馆的湖南省湘剧院的阎兴一眼相中了他,并将他作为重点苗子培养。
很快,周连旺便成了蓝山艺术界的“名角”,精通京剧、祁剧、花鼓戏等诸多地方戏种的他成了当时的艺术“红人”。1980年,他在当时的零陵地区举办的第一届潇湘艺术节中崭露头角,获得个人演员奖。尔后几年,他又先后在省市等诸多演出中荣获各项奖项数十次。
周连旺的成功,让僻远山冲里的友爱村人看到了希望,看到周连旺捧回的一张张奖状和一个个奖杯,村里人既感到骄傲,又倍感自豪。自此,周连旺便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从小酷爱舞蹈的盘海英,就是在这种氛围熏陶下长大的。出生在友爱村一组的“舞蹈精灵”盘海英,虽然从小体弱多病,生性胆小怕事、很少接触世面,但每次看到村里的人跳长鼓舞、唱瑶歌,以及听村里的人聊周连旺从艺登台演出的故事,她眼里就充满了神往。
见女儿如此喜欢音乐,盘海英的妈妈花了“大价钱”托人在城里为盘海英买回了一台录音机和几盒磁带。那些天,是盘海英最快乐的日子。她经常召集村里的小伙伴们到自家的晒谷坪听音乐,还自创一些歌舞教给大家。从那时起,盘海英便立下了长大后要做一名出色舞蹈老师的志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中毕业后,盘海英考上了当时的零陵师范艺术系。在学校几年,她受到了专业艺术的熏陶,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人才,并频频在各种演出中登台亮相。
2003年,盘海英带着童年的梦想,放弃稳定的工作,接手一个只有几个孩子的艺术培训学校。经过几年的打拼,学校已拥有4个分校,从而成为省内外多家优秀特长教学基地、培训基地、考级基地等。从湖南省青年联谊会常委、国际级裁判、体育舞蹈WDC国家级教师到远东国际标准舞职业教师协会LM国际级评审,盘海英只用了10余年时间。
此外,出自友爱村的还有“编舞达人”李青,她多次荣获湖南省优秀辅导教师奖,编排的舞蹈及培训出来的学员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体育舞蹈国际级教师及裁判盘海玉,她教学12年培养出来的学员在全国、省、市的舞蹈大赛中获得大小奖项200多次;海之韵舞蹈培训中心拉丁舞总教练盘海兵现为湖南省体育舞蹈协会会员、拉丁舞国家级教师、裁判。
友爱村人友爱多
在村支书周连友看来,村子里出了这么多艺术人才,“除了跟我们瑶山人天生爱唱爱跳有关,更与我们村的人团结友爱息息相关”。
这里先来说说友爱村的由来。
友爱村原名沙皮背村,是一个只有300多人的瑶族村庄。该村虽人少,却有赵、彭、周、盘等20余姓。原来,该村虽在瑶山里,但相对于其他村,区位优势相对较好,既是荆竹、紫良、大桥三个瑶族乡的交界之地,又是进荆竹瑶乡的第一个山村。由于交通相对便利,离县城和大桥瑶族乡集市也相对更近,几百年来,住在深山老林的瑶民便纷纷搬到了沙皮背村来居住。
不过,村民虽然姓多又杂,却十分和睦友爱。村支书周连友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村不分姓氏,大家都是亲戚,都会互相走动。不管谁家的红白喜事,或者谁家建房、炼山,以及山林失火,村民都会一齐上阵。每当这时,年老的村民都会主动请缨帮忙照看小孩,让其他村民安心做事。”
上世纪60年代,在蓝山县担任县领导的盘进魁也是该村人,发现村里这个好传统后,建议村名改为友爱村。
2014年初,村民大田被诊断患上了“恶性淋巴瘤”,须马上做手术,手术费高达10多万元。原本家境不好的他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这个消息在村里传出后,远在福建演出的玉玲珑组合的成员邓忠云在微信上发出了向大田捐款的倡议。这个倡议立即掀起了爱心接力的热潮,村民邓忠云、盘海英、盘庭智、唐云峰等纷纷慷慨解囊。谢建军、肖满荣、钟明焱、胡利兵等社会爱心人士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大田一下就收到爱心款2万多元。
这种友爱互助,也体现在他们对于艺术的互相影响上。
邓忠云是友爱村走出去的另一位瑶族小伙。早年他被周连旺相中,送入艺校学习深造。2002年,邓忠云和妻子黄勇进修舞蹈创编专业后,组成“玉玲珑”组合,并于2007年回长沙创办“玉玲珑”舞蹈俱乐部,不仅培养出不少优秀的舞蹈老师与舞蹈艺员,而且还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大卫视巡演。2008年,他们自创空中技巧舞蹈《魔方》,深受全国观众及各大卫视喜爱,并荣获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前十强、央视CCTV-3《星光大道》周赛季军及央视CCTV-3《黄金100秒》冠军。在2014年2月16日晚的央视1套《出彩中国人》栏目上,邓忠云、黄勇凭着自己独创的“空中技巧舞蹈”征服了著名影星李连杰等评委。
从友爱村走出去的周彦伶,早年同样被周连旺发现,走上艺术的道路。她从艺校毕业后,不仅多次参加一些卫视的合作演出,担任了多个广告的主角,还涉足了影视行业,并与林心如合作过。如今,她正在留美专研瑜伽舞蹈艺术等。
事业有成的盘海英,没有忘记自己回报家乡的初衷。2013年,盘海英发起的“湖南蓝山支教助学翼计划”公益助学系列活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特岗教师心灵成长、农村学生艺术培养等,与其他走出去的瑶山同胞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年暑假,盘海英从家乡接来36名喜欢艺术的孩子,在自己的学校进行包吃包住免费培训,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学有所成的孩子们,自编自导了一台情景舞蹈《山里娃的梦》,分别在2014年的永州春晚、蓝山春晚,以及“欢乐潇湘•和美永州”、“湘源瑶情,小村有爱——2015年友爱村村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成功演出。这些孩子的表演和经历感动了成千上万的热心观众,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为山里的孩子们捐款达十余万元。一次次成功的演出,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他们回到村里和学校后,担任起了小老师,带领村里和周边村子爱好艺术的孩子们练习歌舞。
来源:今日女报
作者:李先志
编辑:李宗凯